苏-30 战斗机全史(22)
96 年柏林航空航天防务博览会上的苏-30MK“603”号
苏霍伊设计局的官员表示,由于装备了全新的机载火控系统和可摧毁地面/海上目标的制导武器使苏-30MK 在这方面的作战效能较苏-27SK 和苏-30K 提高了 24 倍,这方面的制导武器包括电视指令制导的 Kh-59M 远程空地导弹、电视制导的 Kh-29T 近程空地导弹、Kh-31A 和 Kh-31P 反舰和反辐射导弹、KAB-500 和 KAB-1500 制导炸弹。飞机 12 个挂点上的武器总重可达 8,000 千克,是早期苏-27 的两倍。为了对电视指令制导和被动雷达制导的导弹进行目标指示和导引,在战斗机的外挂吊舱中装备了武器控制设备。飞机还可装置可用外挂的激光测距+目标指示系统控制的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此外苏-30MK 可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的 R-77 空空导弹,这使飞机在争夺制空权和空中防御的效能比苏-27/30 提高了 1.4 倍。

挂载 R-77 空空导弹(内侧挂架)的 Su-30MKI
苏霍伊设计局称苏-30MK 装有能够同时对付两个空中或地面目标的 ZHUK-27 雷达,能执行边扫描边搜索(RWS)、边扫描边跟踪(TWS)、空战机动方式(ACM)、真波束地图测绘(MAP)、多普勒波束锐化地图测绘(DBS)、合成孔径方式地图测绘(SAR)、地图扩展与冻结、地面活动目标的识别与追踪(GMTI)、空对面大规模搜索、导航系统校正和速度的测量等任务功能。飞机的后座舱是重新设计过的,装有新型光电瞄准系统、飞行驾驶综合系统及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器(LCD)。然而实际上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飞机到 1999 年才被制造出来,在此之前所有的苏-30MK 只能携带简单的非制导空对地武器,如常规炸弹和火箭弹等。也就是说在此以前所有在各种国际航空展上抛头露面的苏-30MK 实际上都是由苏-30 重新刷了遍油漆后“冒名顶替”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苏霍伊的官员一直拒绝开放该机的后座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