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本“掠夺者”(Buccaneer)攻击机简史(10)
XK526 被改装为 S.2 原型机,于1963 年 5 月 17 日首飞
1965 年 10 月,“掠夺者”S.2 在第 801 中队加入海军航空兵战斗序列。但此时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大型航母在皇家海军服役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这也给“掠夺者”的前景增加了不确定因素。霍克-西德利(它于 1963 年兼并了布莱克本,同时也就接管了“掠夺者”)提出了多种“掠夺者”的改进方案,但都没能引起皇家海军的兴趣。
“掠夺者”S.2 的入役受到了两次事故的冲击:1966 年 6 月,一架“掠夺者”在弹射起飞后坠入海中,起先事故被归咎为飞行员操作失误,但 1966 年 10 月,负责调查这起事件的一名试飞员在同样的情况下再次发生了坠机事故。后来终于查明,“掠夺者”在弹射起飞后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稳定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空气动力和操作流程方面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但在特定的起飞条件下,仍需要飞行员保持高度的警惕。
1966 年 3 月,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宣布独立,恰好此时“鹰”号接替“皇家方舟”号(HMS Royal
Ark),开始在东非执行巡逻任务,其搭载的第 800 中队因而参与了对罗得西亚的石油封锁行动(代号为“贝拉巡逻”Beira
Patrol),直到 9 月返回洛西茅斯。1967 年 3 月底,“掠夺者”取得了击沉大型舰船的唯一战果:来自第 800 和第 736 中队的“掠夺者”用 450 千克炸弹炸沉了泊锚在康沃尔郡 Land’s
End 附近的废弃油轮“托利谷”号(Torrey
Canyon)。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此次攻击的目的并不是击沉油轮,而只是配合携带燃烧弹的“猎人”(Hunter)和“海上雌狐”(Sea
Vixen)将船上的原油点燃,以防对海岸造成污染。
与此同时,皇家海军改进了“掠夺者”,使其可以携带“战槌”(Martel)精确制导导弹。“战槌”有两种不同的型号:反雷达型 AS.37 和电视制导型 AJ.168。尽管此时“掠夺者”的前途未卜,但由于“战槌”导弹可以使飞机的性能获得显著的提高,皇家海军仍然认为有必要进行改装。有关的改装工作于 1966 年 9 月正式启动,改装后的“掠夺者”可以携带 4 枚“战槌”,分别挂在 4 个翼下挂架上。为了挂载这种导弹,翼下挂架都被加大,由此带来的一个间接好处是,每个挂架可以使用三联装弹射导轨,从而可以携带 3 枚 450 千克炸弹。不过三联装导轨实际上从未用到,倒是双联装导轨还有时被用来挂载 2 枚 225 千克炸弹。除此之外,“掠夺者”还做了一些结构上的加强和改动;后座操纵台也做了修改,增加了 AJ.168 所需的电视显示屏和操纵杆。载机与 AJ.168 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挂在翼下的一个纺锤状数据链吊舱来完成的,因此,“掠夺者”虽然可以挂载 4 枚反雷达型“战槌”,但必须携带数据链吊舱意味着它最多只能挂 3 枚电视制导型“战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