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
F-111B(下图,下下图为座舱)因为严重超重,最终被美国海军放弃。部分技术被后来的F-14所采用。

下图为RF-111C型侦察机 F-111参加了自越战以来的各次美军大型作战行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F-111在海湾战争期间采用了巨型的GBU-28激光制导炸弹。当时美军缺乏能够贯穿伊拉克坚固防空工事的炸弹,为此用203mm火炮的炮管作为弹身,临时赶制了重达2177千克的GBU-28炸弹。多枚该类炸弹立即被空运到海湾,由F-111携带攻击了伊拉克坚固目标。期间F-111还颇费了一番功夫来解决挂载这么大型的炸弹带来的气动问题。下图为F-111携带以BLU-109为战斗部的GBU-24A/B激光制导炸弹。GBU-28/B是GBU-27/B的改进型。GBU-27/28 激光制导侵彻炸弹,是美国空军的隐身攻击机F-117A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用来攻击伊拉克地下掩体、指挥中心等坚固目标的新型高效侵彻炸弹。GBU-27/B是“宝石路”ⅢGBU-24激光制导炸弹的改进型,于80年代中期开始改进,1988年开始进入空军服役,1991年首次大量用于海湾战争,其弹药消耗量占有限库存的60%,1992年美国空军重新订购1300颗GBU-27/B,以补充其库存。1990年开始就采用203mm口径炮管研制GBU-28/B的可行性方案研究,但实际生产则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的几天时间内,为应战争之急需,最先制造了4颗,2颗用于试验,2颗由F-111F投放到位于巴格达北部数英里的阿里塔几空军基地的地下设施。海湾战争之后在1992年继续生产,并按计划在美国埃格林空军基地试验,由F-15E投放试验1颗,随后生产2颗用于地面爆炸,以测定其破片散布特性,生产8颗用于飞行投放试验,总共生产了30颗,其余仍在美国空军服役。1993年美国空军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签定“产品改进计划”(Product Improvement Plan,PIP),内容包括:1)改进武器。2)进一步提高侵彻性能。3)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率。1994年美国空军提出改进GBU-28/B的软件,以扩大其投放包线,同时将正为未来攻击地下坚固目标用的“硬目标灵巧引信”(Hard Target Smart Fuze,HTSF)改装到GBU-28/B上。1995年美国空军完成了GBU-28/B的改进型的作战使用试验。1996年美国空军再次订购100颗GBU-28/B。除继续改进GBU-28/B外,还进一步发展这两种型号的助推型,后者进展情况不详。F-111的设备包括,AIC-26机内通话设备,ARC-123及ARC-164无线电通信设备,AJN-16惯导系统,ARN-84塔康导航系统,APN-167雷达高度表,ARN-58全向无线电信标,URT-33雷达信标,AYK-6通用计算机,FC-11飞行控制系统,APQ-146雷达,APQ-161攻击雷达,KB-18A侦察/攻击照相机,ASG-27光学瞄准具,APX-64敌我识别器,APS-109雷达寻的及警戒设备,ALR-41雷达告警器,AAR-34电子对抗设备,ALE-28消极干扰设备,ALQ-119及ALQ-87电子对抗吊舱,ALQ-94电子对抗干扰设备。武器系统包括机身弹舱和8个翼下挂架可携带普通炸弹、导弹和核弹。机身弹舱长5米,可挂1颗1360千克炸弹。机上可挂6枚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还装一门M61型6管机炮,备弹2000发。左、右翼各有4个挂架,其中内侧两个挂架可以随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而转动,始终保持与机身纵轴平行。外侧两个挂架是固定的,可抛掉。后掠角为26°时最多可带50颗340千克的炸弹,或26颗454千克的炸弹。后掠角为54°时,可带18颗炸弹。后掠角为72.5°时,可带10颗。但由于F-111实用中并不适合作为空优或拦截的战斗机,因此一直没有真正实用AIM-54之类的武器。F-111的机内弹舱保证了该机能够完成高速突防任务。外挂物对飞行阻力的影响通常用阻力指数(DI)来描述。DI值在飞机没有外部悬挂物时为零,并随外部悬挂物和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例如,F-111战斗机在高空无外挂时DI值为零,最大速度可达2.5马赫数;在翼尖挂2枚AIM-9导弹时DI值增为20;外部挂24颗MK82炸弹时DI值高达180~200,速度减为0.8马赫左右。飞机外挂武器时的作战半径比净形飞机小50%左右。外物还影响到飞机的机动性。如果一架飞机在净形时过载可以到7g,加上外挂物后则很难达到3g。可见机内弹舱的重要性。 FB-111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双座双发变后掠翼中程轰炸机,是F-111的发展型,用于代替B-52C/F和已退役的B-58超音速中程轰炸机。FB-111的设计要求是以高空高速和低空高速突防,对目标实施核轰炸或发射近距攻击导弹。由F-111改型的FB-111A首架于1967年7月30日首次试飞。1968年7月13日第一架生产型FB-111试飞,1969年10月8日开始交附部队使用,至1971年全部交附完毕。美国空军原计划采购210架,后因它不能完全满足军方对战略轰炸机的要求,加上当时经费不足,订购量被削减至76架。从1989年初开始,FB-111A被改进为能执行战略和常规轰炸双重任务的机型,改称F-111G。1993年中旬F-111G开始退役,澳大利亚空军购买了一部分退役的飞机。FB-111A采用了F-111A的机身和F-111B的机翼,故其结构设计大部分与F-111相同;起落架在F-111A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增强了刹车能力;可携带50颗340公斤常规炸弹,内部弹舱可挂两颗,其余48颗挂在翼下,但当机翼完全后掠时翼下只能携带10颗炸弹;机翼后掠角度变化时挂弹架也相应转动,使外挂物始终处于顺气流方向;可携带核炸弹、空对地导弹和惯性制导的近距攻击导弹。下图为FB-111打开弹舱,准备投弹。 FB-111低空高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