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 家族(图-4 Tu-4“公牛”)(7)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日,Tu-4成功投掷了原子弹,成为具有战略核打击的飞机。Tu-4 后来还发展出空中加油型,为 MiG-15 进行空中加油。

中国的 Tu-4 轰炸机

30 年代中期,由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研制出新一代的 B-17 四发重型轰炸机,使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早期投产的四发轰炸机 TB-3、TB-6

大为逊色。于是该设计局急于研制代号为“ANT-42”的重型轰炸机。设计中得到设计师 M·彼得里亚科夫大力协作,终于 1936 年 12 月 27

日以“TB-7”代号原型机试飞,1940 年正式投入使用,代号更改为“Pe-8”。

该机在德苏战争中开始不久,曾突击空袭德国柏林等地,取得意外战果。另外一次特殊任务是 1944

年曾搭乘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飞往华盛顿和伦敦参加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相比之下“Pe-8”性能比不上当时英国的“兰开斯特”和美国的“B-17G”,因此 1943

年前后,图波列夫设计局受命设计更新的代号为“64”方案的四发重型轰炸机任务。但在此时,波音公司已推出更新的 B-29

型远程轰炸机,对于该机的优越性能,苏联极为关注。

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英、美曾先后提供过如“喷火”、“飓风”、“P-40”、“P-39”、“P-63”、“A-20”、“B-25”等军机给苏联以应急需,但最新的

B-29 处于极度保密情况下则不能提供。

二战后期,为了加速结束对日作战,需要轰炸日本本土的军事、经济、政治要地。B-29

投产后,最初选择中国的四川成都作为基地前往轰炸日本本土。为此,中国政府动员百万民工全用手工劳动扩建成都附近的广汉、新津、双流等 4 个大机场以供 B-29

使用。随后美国陆军第 20 航空队第 58 飞行团第 444 轰炸大队的 B-29 首先于 1944 年 4 月 24 日飞来广汉机场,随后于 5

月份便调来百余架 B-29 进驻 4 个机场。同年 6 月 15 日从这些基地起飞的 B-29

机群第一次飞往轰炸日本的八幡钢铁基地,后来又多次轰炸曼谷以及日军在华的军事基地和东北的鞍山钢铁厂等。同年 7 月 31 日,百余架 B-29

出发轰炸鞍山钢铁厂时,由 H.R.查尼尔上校驾驶的一架 B-29

因机械故障和燃油耗尽不能飞回基地而迫降于苏境东部海参崴地区。图波列夫设计局奉命停止“64”方案设计转向对 B-29

的测绘仿制工作。由于苏联的武器规格与美国有异,因此仿制时除炸弹舱和武器安装有更改外,其他外形数据均与 B-29 相同。最初定名为“B-4”,后改称

Tu-4。Tu-4 于 1947 年初试制成功,7 月 3 日首飞,最初 3 架交给严格挑选的飞行员

第一页    上一页    第7页/共39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