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到日本的青铜方腹卣

一般来讲,卣与古代铜器中的壶是很相似的。壶没有提梁,而卣大部分有提梁。容器多为椭圆体,椭方体,也有筒形和方形的及少量鸟兽形卣。就整体而言,卣较矮壶而稍长些,因为卣无颈或颈部短,而壶侧有长颈。卣口较宽,有的有足,而壶侧无足。卣的存世时间是较短的,它从商代早期至西周中期。而壶从商代早期开始,直到战国晚期仍有。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卣可能是商代晚期饮酒成风的一种标志,酒壶不足以用,再补上卣,而当西周早期周人反对酗酒后便逐渐地消失。《诗·大雅·江汉》:“一卣”。金文中也常见王赏赐臣下“一卣”。由此可见卣是专门用来盛的。是放了香料郁金草的酒。卣常和尊组合出土。
商代饕餮纹方卣,通高39.5厘米,卣侈口,上有盖。卣上部分圆形,下部分为方形。“神韵寓于方圆”,其上圆下方,方圆结合,其巧妙组合的表现,将器造型、个性美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独出心裁的艺术风格。器为方径斜肩,方形腹,下有方形圈足微外撇。方卣提粱为龙形,两端饰作龙首,中脊起扉棱。
方卣有盖,盖为凸圆形上有一钮,钮饰作一站立的号鸟形鸟。号鸟鸟俗称“猫头鹰”,是食肉类猛禽。它的外形与其他鸟类相比有许多特异之处,而且习惯也与大多数鸟不同,,昼伏夜出。这可能是人们最初对它产生神秘感的原因。号鸟的形象经历了发展演变的过程,在一段时间里,号鸟鸟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但不算恶鸟,反而成了人们喜爱和崇拜的一种神圣的鸟。陈重远先生在《古玩谈旧闻》中讲到“清末时,金石学家、收藏家称猫头鹰形状的铜器叫鸱号鸟尊或鸱号鸟彝,后来只称号鸟,不用鸱字了。老翰林盛伯羲讲:不用鸱只用号鸟为妥。鸱乃鹞鹰。庄子在《徐无鬼一篇中有‘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之语,后人注解说:鸱的眼是白天合着夜里睁开。庄子说的鸱就不是鹞鹰,而是猫头鹰的一种。号鸟字则是猫头鹰的专用字,但古人谓号鸟同枭,有枭勇、骁勇、英雄、首领的意思,古人以形状取谐音。故而号鸟的形象在青铜器、石器、陶器中皆有。”在出土的许多号鸟形器中制作的都非常精美,那时商代人把它当成了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就连这件盖上的号鸟也饰做得非常小巧玲珑,又精美,有兽形环扣,盖面饰有倒置的饕餮纹部。口沿下饰一周云纹带,颈四面饰饕餮纹,饕餮鼻部起细扉棱。肩部饰相对的长尾乌纹,间以短靡棱。卣方腹部四面均以四角为中心,饰有羊首形饕餮纹,富有极强的立体感,羊首两侧饰倒夔纹。
卣下为方形圈足,与主体腹部相连处有一凹槽,足面饰夔凤纹,间有短扉棱,通体纹饰均以细云雷填地。
在我国铜器中方形卣是少见的,这种形制的方形卣流行于商代晚期。该卣制作精细完美、十分难得,算得上是珍贵之物了。可它现在已不在国内了,早已流失到日本,现收藏在日本白鹤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