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大上海破晓:毛泽东演绎中国革命的难题(8)
“如果我被别人解职怎么办?”吴国桢故意加重“别人”两个字语气。
“没有人会解除你职务,我已关照京沪警备司令汤恩伯,让他的部队支持你。”
“要是万一我被人撤职呢?”
“那你就呆在你办公室里不要离开。”
蒋介石果决地挥了下手,接着又对吴国桢谆谆叮嘱了一番,核心是两个字:忍耐。
吴国桢衔命,又飞回来主持沪政了。但他很快体会到,在上海这条千罅百孔的等着被汪洋掀翻的旧船上作任何努力,不管怎样拼死求活,“忍耐”苦撑,都会品尝到一种操办丧事的滋味。他陷入了痛苦,决定停止努力。他心力交瘁,只能辜负“总裁厚望”了。
电:南京。行政院长何钧鉴:前呈计达钧鉴,职以庸才承乏沪市,已届三载。日来遭染痼疾,根治不愈,精神体力,日感疲顿,长此拖延,深恐贻误。用敢电请辞职,务恳照准。自四月一日起,再难负责,敬请鉴原为祝祷。职吴国桢叩。寅养。机印。
仅仅三年,他在上海这座东方巴黎城中所付出的心血,洒下的汗水,寄予的理想,冀祈的目标,一切都化为乌有了……
“文人市长”黯然离开
市参议会得悉吴国桢辞职的消息后,五十几位参议员开会,集体签名挽留市长,还有人主张议长潘公展亲自去南京,请求当局不要批准吴国桢辞职。后来有人说,吴国桢是被汤恩伯逼走的。自汤恩伯领了蒋介石密旨坐镇上海部署军事计划后,吴国桢感到他这个文人市长的位置已坐不下去了。
3月30日是吴国桢作为上海市长办公的最后一天,市长室门庭若市,宾客前往道别者络绎不绝。办理完交接,已近下班。吴国桢最后到市府各局处巡视一周,便驱车赶到外滩市银行四楼,今晚他要宴请各报记者。在宴席上,他作了临别赠言:“明天就要离开上海,与大家分手了,值此临别之际,不胜依依之感。上海最使我留恋的,是市民对我的感情,因限于病体,不得不引退。我衷心希望上海今后能向民主自由的道路迈进。为公仆者,亦因以此为原则,为市民服务。中国需要一个以人民福利为前提的政府,中国人民的途径,是寄托在一个重视人民福利的国家、政府、社会上。希望爱好自由的人士团结起来……”
当何应钦挽留电发到市府时,顺风牌10641号小轿车已载着吴国桢夫妇奔驰在沪杭公路上了…… 作为历史,一代市长吴国桢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在上海版图上被永远抹掉了。他离开上海那天,国民党金融机器开始发行五千元和一万元两种大钞。也在这一天,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将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上报中央军委;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第三野战军军部颁发《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