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大上海破晓:毛泽东演绎中国革命的难题(10)
舱门关上,引擎轰鸣,“天王号” 缓缓向前推进。加速,冲天而起插入云霄,向北远遁,消逝。
上海被毛泽东放上具体议事日程
北平。一周前刚接待过从国统区秘密辗转抵达北平的爱国民主人士的六国饭店,又迎来了南京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一行,两拨人员下榻同一饭店,不免照面招呼寒喧。但中共领导人事先已关照过各民主团体领袖,在国共两党和谈的敏感时刻,同对方接触交谈,立场观点要一致,以少说为宜,尤其是关于具体问题,不要轻易发言。
在中南海勤政殿里国共双方和谈代表还在进行私下接触,尚未正式开谈时,六国饭店内,上海工商业经济界着名民主人士受刘晓邀请,围绕迎接上海解放、接管,研讨上海解放后的金融、财政、商贸、生产、劳资关系等问题的座谈会,正开得热火朝天。
4月8日那天举行的是上海工业问题座谈会,由上海中国标准铅笔厂总经理吴羹梅首先报告上海工业的概况,接着自由发言,与会者各陈己见,都是肺腑之言。会议结束,中共上海局书记刘晓合上笔记本,同上海邮电系统地下党干部陆象贤两人离开了会场。刚才他一直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详细地做了记录。明天他又要去香山双清别墅向毛泽东汇报上海方面的情况,他将吸收座谈会发言中的若干建议糅合在自己的汇报资料里。
“老刘,你说和谈会成功吗?”在回中南海的路上陆象贤问刘晓。
“你看呢?”刘晓没有直接回答,像在深思。
“不管成不成,我们的部队总归要过江的,总归要解放南京、上海的,是吗?”陆象贤显得十分兴奋,“在香港学习班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上海也快解放了。我们也谈到如何迎接上海解放,但谁也不知道自己在这场斗争中将承担什么样的任务,都兴奋而焦急地等待着组织上安排……”
刘晓没去插话打断,他十分理解身旁这个年轻人的心情。此刻,他在思考明天向主席汇报的事。他忽然转脸对陆象贤说:“小陆,你整理的那些资料真不错,解放上海你先立了一功。”
3个月前,陆象贤奉命从上海撤退到香港。一个月后,他见到了刘晓。刘晓交给他一项紧急任务:要尽快收集上海的经济资料,做接管上海的准备。并交给他由许涤新签名的信,介绍他到九龙千家驹经济研究所看资料。从第二天起,陆象贤每天在香港和九龙之间来回,紧张地搜集有关上海的经济及其他方面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在上海看不到的。
十几天后,他已携带满满一箱资料,在刘晓率领下同学习班其他四名成员一起,登上一艘悬挂英国旗的小货轮,奔赴北平。到北平后两人被接到中南海去住。这时是4月初,毛泽东已在香山双清别墅办公,刘晓常去那里汇报上海工作。上海,已被毛泽东放在了具体议事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