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二次发掘隋唐运河 八艘古船望重见天日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安徽淮北计划年内对隋唐大运河遗址[注: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进行第二次发掘,8条隋唐船有望重见天日,
早在1999年,淮北市柳孜运河码头的发掘就曾经被评为“全国十大考[注: 介绍 清代的一种考核官吏的制度.凡翰林院出身的中,下级官员.第十年左右,临时召集一次考试.不得以任何理由缺试,名为大考.考试结果,最优者予以特别升擢(音ZHUO二声)可由七品超升四品,劣等分别罚俸-]古新发现”,当时深埋在地下的隋唐大运河淮北段可以说被掀开了一角。 在第一次发掘过后整理出大批瓷器等文物基础上,安徽淮北计划今年年内将对柳孜运河码头进行第二次发掘。
当年第一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瓷器等文物,还包括两艘唐代[注: 唐朝-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的船只,其中一只为独木舟,是用千年香樟树的木料制成的。而当时考古发现,在这个码头下方,还有8艘古船深埋地下,由于考虑出土后保存问题,第一次发掘没有将这8艘船只进行挖掘,而此次挖掘将有可能使这8艘船只重见天日。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了这个项目,地面拆迁工作已经进行。
安徽的有关文物专家说,第一次发掘的是柳孜运河码头的南岸部分,而北岸部分仍未发掘,这一次主要是对北岸遗址的发掘。发掘后,将在原址建造一座博物馆。同时,由于柳孜运河码头的发现,使得淮北市与千古闻名的“隋唐大运河”联系在了一起,如今的考古发现也让淮北市多了一张“运河名城”的名片。目前,淮北市正积极进行“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