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同志和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一直外于“红色孤岛”的境地,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颠覆之中,“斯大林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下单独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毕竟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当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相继退出政治舞台后,苏联历史掀开了斯大林时代。
如今,斯大林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年底,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时拿出最低和最佳两个方案供选择,两个方案内容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最佳方案比最低方案各项经济指标高出20%。
斯大林力主采纳最佳方案,由1928年10月开始实施。
到了1930年6月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前夕,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了一年零八个月,取提了可喜的成就。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农业。
斯大林建议再提高原定计划的几个重要经济指标。钢铁产量由100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拖拉机由5.5万台提高到17万台,汽车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此处,有色金星工业的农业机器制造业的产量,也比原定计划指标增加一倍多。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激励起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的劳动积极性,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
1929年3月,列宁格勒“红色维堡工厂”的工人们在《真理报》上下战书,向全国工厂倡议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广大工人的响应,掀起了工厂之间、车间之间声势浩大、持续深入的劳动竞赛热潮。
列宁格勒工人斯洛鲍德厅科倡议星期日自愿在生产岗位上义务劳动,将这一天的工资收入献给国家,作为发展工业的资金。这一倡议旋即得到各地工人的热烈响应。
与此同时,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的工人提出“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口号。
可是,新工厂建造起来,新的机器设备安装好了,却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支启动运行。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布尔什维克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培养自己的专家。
各地党组织和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闻风而动,掀起了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的热潮,涌现了大批“红色专家”。
1935年5月斯大林又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作为对“技术决定一切”口号的补充,强调在新的技术已经具备的条件下,培养掌握和精通新技术的人才,尤其是管理人员,具有决定一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