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籀的含义
汉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字书的出现也很早。《史籀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飞史籀篇》是主要的依据。可是,近现代学者提出“史籀”不是人名,《史籀篇》成书也不在周宣王时代。
传统的观点见于《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史籀篇》是西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是太史所作,其书体为大篆。许慎《说文解字序》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唐代张怀瑾《书断》则明确说,“周宣王太史史籀”,姓史名籀。
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叙录》提出史籀是否人名的疑问,认为《说文解字》释籀为读,又释读为籀。“太史籀书”是《史籀篇》的首句,意为“太史读书”。由于人名的可疑而引出《史籀篇》成书时代的疑问。王国维根据《说文解字》所保留的一些《史籀篇》文字,推断其字体处于石鼓文与秦始皇刻石之间,是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
唐兰《中国文字学》提出了第三种观点,指出史籀就是《汉书·古今人表》中的“史留”。史留是战国时周元王(前475一前469)时代人物,元与宣音近,《汉书·艺文志》所说周宣王恐怕是元王之误,后人因误传误,都说成是周宣王时代的史籀了。唐兰所说“史留就是史籀”,缺乏足够的证据,不过指出《史籀篇》成书于周元王时代,倒与王国维的意见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