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郢都在何处
都城的出现是区别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史记·楚世家》在叙述荆楚国家的历史进程肘,明确地指出春秋时楚文王始都郢。桓谭《新论》说:“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蔽”郢都确实曾经繁华一时,可是楚国郢都究竟在哪里,由于文献记载的不详和年代的久远,人们在探寻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汉书·地理志》说江陵(今属湖北)是“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这就是江陵说的主要依据。后来杜预注《左传》说郢郡故城在江职陵北之纪南城。本世纪七十年*古工作者对江陵城北的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发表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纪南城就是楚国从文王开始,一直到楚顷襄王时的国都。可是随着考古发掘的全面展开,证明纪南城建城的最早年代在春秋战国之际,从出土文物看,其地点也不可能是春称时代的楚国都城。
湖北宜城说最早由石泉在《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初考》一文中提出。其主要根据是《汉书·地理志》中提到宜城是“故鄢”,鄢也曾经是楚国国都,且本世纪六十年代在宜城确实发现了楚皇城遗址。随着传统的江陵纪南城说的动摇,宜城楚皇城说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近年王廷洽撰《楚国郢都究竟在哪里》和《探寻屈原故乡的新线索》两文,又提出楚文王之郢都应在湖北钟祥的新见。其主要理由是:根据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周密《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记》、《明一统志》等书记载,钟祥在先秦时代曾经称为郊郢、郢都、郢中、旧郢等,而且三国以后设置的郢州,其治所正在钟祥;钟祥附近有满木山,楚武王伐随,“心荡”而卒于满木下,即在钟祥附近近, 满木山上有楚武、文二王庙,明清时期还存有春秋时代的大墓数十座,这里应该曾经是楚人活动的中心,或者就是失传的楚国郢都;把钟祥作为郢都还经得起春秋时代三件大事的验证:一是《左传·庄公十九年》记载楚文王十五年(前675)“败黄师于躇陵,还,及湫,有疾”,湫就在钟祥县北。而且可以把“还师”理解为“班师回朝”,而郢都就在湫附近,以钟祥当之,则近是。二是《左传·文公十年》云:“(子西)沿汉诉江,将人郢。王在渚宫,下见之。”楚大夫子西在楚成王时受封为商公。商,一说在陕西商县南之商洛镇,一说在河南淅川之商密,总之在汉水上游。“沿汉诉江”表明子西顺流而下,至钟祥附近的小洲,楚穆王正在渚宫,于是君臣相见。三是发生在楚昭王十年(前506)的吴楚柏举之战,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地方对于探寻郢都具有定点作用。吴师溯淮西向,至淮油(今河南淮滨附近)舍舟步行,南至豫章折而酉,与楚夹汉而阵。楚师三战皆败,退至柏举(今湖北麻城东)而再阵,吴师再次大败楚师于柏举,一直追至清发,又经五次交锋,吴师攻人郢都。由地理位置而论,吴师攻人郢都,以钟祥当之为近是。战争大体上在安陆、应城、云梦这一带发生,楚师溃败,吴师追击至钟祥。楚昭王从钟祥逃出,初欲匿云梦泽中,遇盗,北向随。这样,柏举之战就大体能讲通。但此说迄无考古证据,楚国郢都所在地之谜仍有待于考古发掘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