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线上的轻骑兵---苏联BA-6装甲汽车

30年代早期苏联大力发展三轴汽车(就是今天俗称的“后八轮”)。1935 后, GAZ 工厂控制了国内三轴汽车 GAZ-AAA 的生产。Izhorskij 工厂很快在此车基础上发展了新型装甲汽车BA -6 。
外形 ,炮塔,弹药存放位置,与前面几辆BA并无变化。新车与以前的BA3的外观上的不同,主要是取消了后门。 同时, 车体延长至 1600 毫米;(BA -3 1585 毫米),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ront axle and the center of the suspension (前轴至悬挂装置中心的距离?专业词汇缺乏...)减少至1600MM;(BA-3 为 3220)。 到后轴距离缩短了, 从BA3的1016 毫米减到 940 毫米。 这辆新型装甲车上,第一次采用了防弹轮胎,中间填充了多孔橡皮。由于设计上严格的重量控制,该车没有用什么特殊的工艺,但重量减少至5.12吨。
1936 到1938年, Izhorskij 工厂生产了 386辆BA-6 装甲汽车。BA3/6主要使用于红军装甲部队,骑兵,和步兵。1937年Transbaikal军区成立了一个摩托化装甲团,不久后扩大至旅。其中包括一个装备中型装甲汽车的装甲营,一个装备轻型、中型装甲车的侦查营,和一个步兵机枪营。该营总共装备80辆中型装甲车和30辆轻型装甲车。3个这种编制的旅--第七、第八、第九摩托化旅参加了诺门坎战役。在装备红军的同时,该车也用于出口。根据国外某些资料,土耳其就装备了60辆“BA6”中型装甲汽车。但根据装备年代上来说应该是BA3。从1936年12月直到1938年苏联撤出对西班牙的军事援助,其中有7辆BA--I和80辆BA6。共和党军队的第一装甲旅是第一个接受这些装备的。指挥官是D.G.Pavlov。这个旅参加了37年在马德里和附近的一系列战斗。装甲车乘员由苏西共同组成,在马德里附近还击毁了几辆敌军坦克。1937年夏天西班牙共和国的一个装甲汽车旅成立。同年12月,30多辆乘员由西班牙人组成的BA6部队参加了Teruels突出部战役--共和军最后的胜仗。内战结束后,一些BA6继续服役直至50年代早期。还有国外资料显示BA6曾被送往阿富汗和中国。所以,150辆BA-I,BA3,BA6,在35至39年间出口。但大部分任然在红军中服役。特别是远东地区。1939苏芬战争中也有所使用。卫国战争早期也有。最晚服役到1942年中期。
1939至1941,芬兰缴获了一些BA。直至1944年6月1日,芬军还有一辆BA3(服役至44年底),和10辆BA6(至1956年底)其中BA3(#5633)保存在库宾卡博物馆,BA6(#4382)保存在CMVS(Central Museum of Armed Forces 。莫斯科)
总的来说,在2战初期BA6是一款不错的战车。搭载的BT炮塔,45MM主炮,两挺DT,火力在当时可以说是够不错的了。相比之下,英美装备37MM小炮的装甲车1942年才入役,德军装备50MM的美洲虎1944年才少量生产。该车主要缺点是装甲贫瘠,而且“ a lack of a driving controls post in the rear”(后方缺乏驾驶控制?)直到BA10也没改掉。当然,在那个年代,在商用汽车(BA来自福特Timken卡车)上发展而来的装甲汽车都有这些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