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美国二战步兵的基本武器M1式7.62mm半自动步枪,伴随美国大兵经历了风雪、潮湿、海洋、高山地带、热带丛林和干燥沙漠环境条件的考验,体现了该步枪可*性好,射击精度高特点,成为美国大兵的标志性武器。M1式步枪在二次大战中,被公认为是设计最好的步枪,其击发和发射机构至今仍为许多步枪采用。M1式半自动步枪由美国人加兰德设计的,故亦称加兰德M1式步枪。介绍一下设计师,约翰?伽兰德(John C. Garand )从1919年10月开始在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U.S. Army Springfield Armory,“春田”在国内也音译为“斯普林菲尔德”)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至1953年退职止的34年内,先后设计了54种步枪及生产这些步枪的加工设备,其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毫米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为伽兰德步枪。伽兰德是天才枪械设计师,一生获得多项与M1和M14步枪有关的专利。该枪是20世纪军用步枪研制发展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支半自动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是第一种进入现役的半自动(自动装填)步枪,1936年正式定型,1937年投产,用以取代美国陆军的1903A1式步枪。一直到1957年,M14自动步枪列装后才退出现役。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当德国步兵理论开始注意机枪时,美国的理论还停留在来福枪上。
M1加兰德式步枪是美国在二战中使用量最大的单兵武器,这种结构精巧的半自动步枪几乎成了二战中美军的形象大使,我们在很多反映二战的艺术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嘉兰德步枪的装备体现了美军一贯坚持的单兵武器火力压制战术,它的装备使美军成为二战中自动武器普及率最高的军队,使火力优势在二战战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太平洋战场上两只嘉兰德轮流射击往往能够压制日军的一个步兵班。美军对火力优势战术的研究其实在内战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双方军队已经开始使用了部分后部装填布枪,这样就提高了射速,大大增强了火力,随之改变了步兵战术。
19世纪末金属定装弹使后装枪械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早期的金属壳定装枪弹使用金属片卷制的药筒,有底缘以便于射击后抽壳。19世纪70年代后这种弹药开始大量使用。在此基础上各种后装击发发火的步枪在各国大量装备使用,为了提高步枪的射速,出现了早期的弹仓步枪?D连珠枪,主要采用管状弹仓,枪弹在枪管下方的弹仓中首尾连接排列,(类似于现在唧筒式猎枪),主要使用杠杆式枪机,通过拉下、推上扳机护圈带动枪机完成开栓、抛壳、装填、闭锁动作,通常需要手工待机,这种动作方式不利于士兵重复装填,重新装填子弹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最为典型的是现在仍在生产的温彻斯特M1884步枪。
美军进入20世纪之后逐渐发现M1896式步枪装弹和推拉式枪机复装填过程繁琐,军队提出自动上膛步枪的设想,由于技术不成熟最终还是装备了M1903步枪。1903短枪管型步枪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设计,采用了毛瑟手动后拉枪机,短枪管便于士兵携带,作战中反应速度较快等优点,但是美军一贯强调的单兵火力优势则不能体现。
一战后美国探索装备了部分M1918自动步枪,但是这种自动步枪由于技术限制,重量达到了7.26千克,与其称为自动步枪倒不如说是轻机枪,结果美军二战中的M1918自动步枪充当了轻机枪的角色,并且一直服役到50年代
美军到1924年才放弃全自动武器的设计方向,重新制定出自动或半自动步枪的设计要求,首次明确了自己的需要一种:“口径0.30英寸(7.62毫米),重量不超过9镑(4.08千克)制造和维护极其简便的单兵自动上膛步枪”。约翰.坎特厄斯.嘉兰德当时是一名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设计人员,他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受材料和弹药的限制,连续发射步枪必须加重枪管,进而增加了重量,而且当时没有中间威力弹药的概念,大威力弹药在连续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不适合抵肩射击,于是嘉兰德将设计重点放在了半自动步枪上。1936年嘉兰德的半自动步枪设计方案最终全部通过了军方验证,1937年正式定型后的嘉兰德步枪被美军命名为M1半自动步枪,由斯普林维尔德(Springfield)和温彻斯特兵(Winchester)工厂生产,替换美军的M1903步枪。
加兰德步枪是采用导气自动方式,导气原理动作可靠,成本低廉,现代步枪大多采用这种原理。枪管前端有整体化的导气和动作筒,枪管下侧距枪口25毫米有导气开孔,子弹发射后一部分火药气体进入导气箍,推动活塞和机框向后并压缩复进簧,带动枪机开锁、开膛、抛壳,并压缩机锤。与此同时枪机后座通过弹夹最上部一发子弹的底部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托弹板顶起弹夹最上面一发子弹与枪机对正的进弹位置,复进簧将枪机复进推弹入膛。
加兰德步枪最有特色的还是它的8发漏夹,每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出去,M1的枪机会空仓挂机,弹仓底部的退夹器将漏夹抛出,发出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提示更换子弹,我们在很多反映二战的影片中都会看到这种场景,不过有时候也成为敌人判断美军装弹时间的信号。冲压而成的弹夹有双园开口和单开口两种,双开口的不论上下都可以装入弹仓,单开口只能开口向上装入弹仓。每发子弹的弹底抵在漏夹后壁上,弹壳底部的拉壳沟槽卡入漏夹的内筋中,假如有一发子弹的弹头伸出则其他子弹无法装入,由于弹夹子弹外露,有时子弹不一定对齐双园开口,为了使子弹对齐开口士兵装弹的时候往往在钢盔上磕几下使之对齐。
使用说明
M1G arand的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下面是其说明书中的相关段落。
12.装填
(a)单发子弹将活塞杆(operating rod,垃机柄是它上面的一个附件)拉到最后。保持枪口
向下倾斜,将一发子弹装入弹膛,并用拇指使之就位。用右手掌缘顶住垃机柄,使活塞杆稍向后移动。右手拇指按住托弹板顶部将其压下,使枪机可以向前滑动。从托弹板上移开拇指,松开垃机柄,使活塞杆回到前方。
(b)满弹夹左手托住步枪的重心位置,将垃机柄向后拉到底。枪托抵住大腿或地面。右手将一个满弹夹放到托弹板顶部。拇指按住弹夹中最上面一颗子弹的中部,将弹夹直向下压入弹仓,直到卡住。迅速移开右手,让枪机向前运动。注意,在装填过程中不需要将活塞杆按在后部,因为只要弹夹最上面的子弹仍然受压,它就不会向前移动。为了完全关闭和锁住枪机,有可用需要用右手向前拍打垃机柄。
(c)半满弹夹按前述装填满弹夹的方法托住步枪。将活塞杆拉到最后,将一个空弹夹装入弹仓。向弹仓内放入第一发子弹,放在托弹板顶部左侧。将第二发子弹压入弹夹,让子弹向下移动同时旋转,直到它卡到位置上。用同样方法装入其余的子弹。右手掌缘抵住垃机柄,使活塞杆稍向后移动。右手拇指按下最上面的子弹,让枪机推动最上面的子弹前进。移开右手,让活塞杆回到前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65m/s
有效射程―――600m
枪口动能―――3597J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仓
容弹量―――8发
全枪长―――1106mm
枪管长―――610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不含枪弹)―――4.3kg
瞄准装置―――准星―――片状
照门―――觇孔式
瞄准基线长―――710mm
配用弹种―――M2式7.62mm枪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