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在空中的骑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格斗(2)
1914年8月5日,俄国飞行员涅斯捷罗夫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机身后部装了一把刀子,并用这把刀子把一艘飞艇的蒙皮劈开了。后来他又决定在飞机尾部装一条带重锤的钢索,准备从敌机上面飞过,用钢索把敌机的螺旋桨缠住。
另一位俄国飞行员卡扎科夫上尉受涅斯捷罗夫的启发,在他的飞机上悬挂了一条带"抓钩"的钢索,抓钩上还联着一个雷管。从敌机上方飞过,用抓钩将敌机钩住,并靠钩住敌机时的撞击引爆雷管,杀伤敌机。
1915年3月19日,卡扎科夫在维斯拉河以西发现了一架德国"信天翁"飞机,他悄悄地开始跟踪,并巧妙地把钢索拉开,用抓钩钩住了德机。"信天翁"拼命想挣脱钢索的束缚,卡扎科夫哪肯放过。他想不出别的办法,于是决定把德机撞击下去。他降低飞行高度,第一次由于高度判断错误未能撞成,他又进行了第二次撞击,又没成功。卡扎科夫索性一个俯冲下滑,用机轮狠狠地撞在了笨重的德机机身上。两架飞机都受了伤,在一起飞了几秒钟后,卡扎科夫的飞机开始滑翔,直立着触在地上,上尉却意外地活了下来。而德机飞行员却没有这么幸运,一头扎下去,轰隆一声,摔了个粉身碎骨。这就是勇敢者创造的"撞击战术"。
初期的空战武器五花八门,砖头、石块也在飞行员之间来回投掷着。有些人经常把手榴弹带到飞机上,并接连地投出,去炸毁敌机。还有些人提出从敌机上方向下投掷像铅笔一样大小的钢镖,但不久就被否定了。
在探索新武器的同时,人们也在探索飞机的空中机动问题。歼击机的机动动作是非常重要的。涅斯捷罗夫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研究了飞机的盘旋,确定了能保证飞机升力增加的升力速度。盘旋理论使涅斯捷罗夫确信,如果有了大能量的发动机,飞机就可以进行垂直面上的机动。他成功地完成了后来成为垂直飞行特技基础的"死筋头"动作。这个战术动作帮助许多飞行员避免了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坠入螺旋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