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5的震撼:美国“战机黑手党”造就F16神话(2)
希尔雷克1941年在密歇根大学毕业后,进入加州飞机公司的圣迭戈飞机制造厂,后来加州飞机公司与电船公司合并组建通用动力公司,他被分配到新公司的沃斯堡工厂工作。在那里,希尔雷克一连负责了好几个重大战机设计项目。每当谈及f-16战斗机时,希尔雷克总是激动地说:“那是一小撮危险分子创造的奇迹。”
故事得从越南战争说起。当时美国空军投入了颇为先进的f-4、f-105战斗机,再加上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本想控制制空权。没想到,越南飞行员驾驶没有雷达和导弹的中国歼-5战斗机,居然把美国战机打得落花流水。消息传到国内,美国航空界一片哗然,五角大楼和飞机制造公司老板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美国飞机的雷达和导弹不够灵敏,应该制造更大更精密的战机,而希尔雷克认为美国空军需要装备和中国歼-5重量相近、但动力和电子系统更先进的轻型战机,依靠机动优势来夺取制空权。但当时整个美国航空界都被“大飞机”迷住了,作为一个“被完全孤立的孟什维克”(希尔雷克自嘲,意为“少数派”),希尔雷克只能服从公司的决定,参与重达36吨的f-111战斗机的设计研制,用他的话说,这又是“一头带翅膀的猪”。
“战机黑手党”诞生
1964年,希尔雷克因陪同测试f-111原型机,来到美国空军埃格林基地。基地司令官邀请他到军官俱乐部,正好碰到几个军官在高谈阔论。希尔雷克是个不喜欢喧哗的人,但主人坚持让他见一见基地里的奇人———绰号“成吉思汗”的约翰•伯伊德少校。这位基地上下赞为“最棒战机杀手”的家伙总是对飞机设计师吹毛求疵,经常语出不逊。希尔雷克满心不情愿地和伯伊德见了面,才一见面,两人就顶起了牛角。伯伊德满口粗话,说希尔雷克设计的f-111根本不算战斗机,甚至嘲笑他对战斗机理念一窍不通。希尔雷克当然不甘示弱,奋起反击,两人抬了半天杠,结果不欢而散。但在这番充满专业术语的争论中,希尔雷克也对伯伊德少校刮目相看,内心有点遇到知音的感觉。几天后,伯伊德居然托人邀请希尔雷克参加小范围聚餐,借机讨论设计轻型战斗机的问题,这次邀请最终成就了两人长达几十年的合作与友谊。
伯伊德少校是个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老手,他根据实战总结出一套不为军队主流接受的“能量机动”原理。为了证明这一理论,希尔雷克还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伯伊德调阅了美国空军各种战机的飞行作战数据。他们的执着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者,其中最有帮助的莫过于五角大楼武器系统分析家皮埃尔•斯普雷和空军上校埃福斯特•理奇奥尼,他们四个人定期在华盛顿特区附近举行秘密聚会,交流各自对空战和飞机设计的看法和体会。为了避开别人的注意,聚会往往选在周末,地点选在廉价的汽车旅馆。聚会气氛热烈,他们彻夜研究战斗机空战的每一个环节,研究战斗机需要什么样的性能,以及怎么把这些性能要求“细化”成设计战机时的技术参数,一有新想法,就遥控还在埃格林基地的朋友用计算机计算,来验证或反驳自己的设想。这些研究结果日后都成为研制f-16战斗机的基础。由于行踪诡秘,不屑与外人交流,他们被外界称为“战机黑手党”。有意思的是,每次通宵会议后,他们都照常上班,在德州沃斯堡工作的希尔雷克还要赶早班飞机回去。即便如此,“黑手党”成员热情不减,哪怕要自己掏腰包支付差旅费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