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东北军:军阀习气毁了一支强军(2)
这样的军队也讲“爱国”,鬼才晓得他们爱的是哪门子国。看来爱国真是一块再好也没有的遮羞布。
从29年张作霖被炸死到31年918,张学良独立接掌家庭遗产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军队对当年的军阀来讲就是私人财产。讲句公道话,张学良还是有国家民族的观念的,不管怎么说,他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入关帮蒋中正平息中原大战还是有功于国家的。同样的,不管怎么说,两年多的时间要改造一个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旧军队同样是不可能的。而且作为张学良,也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军队。在那一时期,国内不少军阀部队为了向蒋表示忠诚向蒋要求派中央军校的毕业生到他们的军队去担任职务,帮助训练部队,但是张却拒绝这么做。
认清了这支军队的传统和性质,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在918前后和后来的表现了。
918前,东北的局势已经很紧张。留守在东北的荣臻多次请示张应对办法。张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坐在东北的人面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也商量过日本人进攻时是否开枪。虽然荣臻提出过日本人进入到七百米距离就开枪的想法,但他也不是下了狠命令,而是和大家商议,希望王以哲把这个事情承担下来。你长官不拿主意,要下面的军官拿主意,这对王以哲来讲更是承担不起。他们开会的结果除了沈阳的警察局长黄显声明确表态遇到日本人的进攻,他是要坚决反击之外,无人对反击做出回应。他们没有人想过守土有责。“土”对他们来说是个什么?只是一个吃饭的饭碗,有枪走到什么地方都不愁找不到饭碗。后来的韩复榘也是这个德行,当他一枪不开放弃了山东的时候,他的手下问他为什么不和日本人拚一下,这么轻易就把家丢给了人家是不是太说不过去了。结果他的回答就是,不管走到那里,只要有枪,有银行,到哪都不愁没钱花没饭吃。真有大丈夫四海为家的气慨。
918的当晚,张学良和东北失去联系,这是有据可查的,在当晚失去对东北的指挥不奇怪,但在此之后的四五天就渐渐地恢复了联系。这时候对日本人的入侵,他依然没有组织抵抗,而是下令撤退。就在失去联系的这几天里,没了指挥的军队却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的事情,就是走,带着老婆孩子家资软钿走。等恢复了联系,他更是下令,走。好再在若干年后,他也算讲了实话,不抵抗是他的命令,不是蒋的指示。给这段历史公案做了一个权威的了结。
有条件的,不管是兵还是官,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带出来一起走了。只是可怜了无依无靠的老百姓。
其实当我们往深处想一想,我们不能全怪张学良东北军。当年的中国不就是那样吗?国家不是咱老百姓的,是皇帝的,亡国的是它皇帝亡国和咱老百姓无关,亡不亡国,咱们老百姓什么时候都是奴才都是屁民。既然如此,咱们犯得着为他去拚命吗?要知道,从1911年到1931年才二十年啊,二十年的光景就想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让老百姓都有民族国家意识,太不可能了吧。就在二十五年前的北京城,大清国的兵为了几两银子帮着被围困的洋人送信搬救兵,二十五年后,胡子麾下的兵就会为了国家百姓去跟东洋人拚命?这个动作的难度太高了。再往深处想一想,不要说当年的中国人,就是今天的中国人又有多少搞得清楚国家民族中的深意呢?咱们自己都闹不明白的事情,又如何去苛责曾经的皇帝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