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功臣郭永怀遇空难 焦尸紧抱守护中国核武数据!(3)
李佩:他从来没有跟我谈过他在那边的生活什么的,他自个儿生活因为比较简单,你比如说他每次要出差的时候,他就自个儿就拿一个小的手提箱,装一点喜欢的衣服搁在里头,都不让我给他准备,他就自个儿。
解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1963年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试验现场寂寞荒凉,寸草不生,更糟糕的是由于缺氧,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浮肿反应。郭永怀经常奔波于这里和北京之间,贫乏的高原反应,使得50多岁的他显得特别苍老。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谈庆明:你们知道那个原子弹的外面,是要靠炸药来起爆的,知道吧,没有炸药起爆原子弹起爆不了的,而我们那个炸药我们研究得还比较好的。
解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老郭太累了。
郭永怀猝然离世 影响至今可以感受
邵春贵:爆炸了以后,我们去接他,到西郊机场去接他们,他们都坐一架飞机回来。带好多哈密瓜,叶剑英都去接,元帅们都去接,都到机场去了,下来握手,那都知道爆炸成功了嘛。
李佩:那么这个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老郭回到家里头,王淦昌就说,就请我们全家到他们家去吃饭,是不是也请了彭桓武,还是彭桓武那时候没在北京,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就记得,就是请了我们,好像还请了陈能宽吧,就是我们就到他们家去吃了一顿饭。他们也不提为什么,但是他就是他们都非常高兴,那我想他那天请我们吃饭,为的就是庆祝他们这个原子弹爆炸成功。
解说: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亲赴西北草原,进行中国第一颗热核弹头发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于12月初暂告一段落。4号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份重要的数据线索,当即表示要回京汇报,他打听到当天晚上兰州将有一架民航飞机飞往北京,就驱车赶往兰州。临行前,同事劝他晚间飞行不安全,明天早上再走,郭永怀笑着说飞机快,我只要打一个盹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刚好汇报工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他却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