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法军缘何败于普鲁士
法国军事天才拿破仑指挥下的耶拿战役,赢得干净利落。其制胜的秘诀,人们普遍认为在两个方面:一是当时的拿破仑军队是一支革命的军队,由于将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与公民权利等思想,首先在军队予以实施,在军队内部消除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制,法军的自豪感和荣誉心被极大焕发;二是这种自豪感和荣誉心,又与当时所兴起的火炮技术等军事技术革命得到了结合,形成了新的军事编制体系。 19世纪,在法国与德国的前身——普鲁士之间发生了两场战争。一为1806年的耶拿战役,法国是胜利者;另一为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普鲁士大胜为结局。 按现在的话说,当时的法国军队,是欧洲国家中人与武器结合得最好的。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于1763年以后曾有计划地将平民排除在普鲁士军官团之外,欧洲军队传统强调等级、服从和个人的勇气,对当时的普鲁士军队来说,将炮手的地位提高到与步兵和骑兵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而让出身贵族的人来担任炮手,则更不可思议,那是对欧洲人的骑士精神的亵渎。然而,在18世纪后期的军事竞赛中,以新兴钢铁工业为支撑的火炮技术的发展,已使普鲁士军队的武器装备根本无法与法、俄、英军相比。由于这位普鲁士国王一面贬低技术兵,一面强调荣誉,不愿改变军队的组织编制,也不愿意大规模采纳新技术,结果,在耶拿战役中,“普鲁士人的勇气、服从和荣誉感根本不足以与当时法国人已使之完善的新规模战争抗衡。” 腓特烈式的失误后来在普鲁士得到纠正,普鲁士著名将军沙恩霍斯特的军事改革理论认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建立积极的同盟,是法国在耶拿战役中得以成功的真正秘诀,因此,普鲁士军队的任命与提升,“在和平时期,必须以知识与学历为准;在战争时期,则以英勇出众与能迅速认清情势为据”,“军事机关内现存一切社会特权应即废止。今后不论出身如何,人人皆有同等义务及同等权利。”法国式的公民权利平等原则在被普鲁士军队引进后,普鲁士军队的组织编制发生的深刻变化,军队和国家的凝聚力都大大增加,德国的国家统一也最终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时期得以实现。而决定普鲁士命运的关键性战役,即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局与1806年正好颠倒。 法军还是那支法军,同样的组织编制,为什么拿破仑时代的法军,能够战胜普鲁士,而到了拿破仑三世时代,就成了普鲁士的手下败将呢?这一次,失败的一方所犯的主要错误,实际上一如1806年的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