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任重道远
看了看,宝来车主的调查报告。感触颇丰,究竟是“老外”糊弄了中国消费大众,还是,我们迷惑了自己的双眼?
记得许久前,也看过一篇关于汽车质量问题的报告,结论大致是这样的:
用户对于汽车出现的所谓“小毛病”的“认同率”
进口原装产品为:70%
合资品牌产品为:50%
国产品牌为: 30%—10%
数据算是“抽象”,举例说明才是“形象”
故障现象:油表不准
对话对象:车主与售后服务人员
谈话内容如下
进口车用户 : 油表不准,麻烦你给看一下(基本上保持绅士风度)
合资品牌用户: 我的油表怎么不准啊?能查查是哪儿的毛病吗?(没办法,忍住不发火,免得超保后,被黑!)
国产品牌用户: ·#¥%…—*!你们厂家造的这是什么破车?!连油表都不准?上次把我”扔“半路了,你说怎么办吧?!我朋友的"皇冠"都是电子的,精确到即时油耗!!你再看看你们这破车!我算上当了!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是巧合 -_-!)
同样一种质量问题,以上三种态度,过渡得相当“匀称”,纠其原因,只有一个—品牌!的确,我们的国产车确实毛病太多。但是,我们想想,一百多年前,第一台汽车问世,一直到随后的几十年间,老外的车还是只能开短短一段距离就得修上好久的产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大家想想又太过简单,但,又有谁去用这个“简单”的道理去“原谅”我们的民族工业呢?我们需要积累,需要我们耐心等待,谁都知道,只要我们的国产车再追加些成本,只要我们的国产车再提高技术含量,一切将会不言而喻。而这个积累,这种等待,大多数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恐怕都已经放弃了。
在美国,官方有个产品"召回"黑名单,凡是,榜上有名者一视同仁,不管你厂方是否愿意,否则,必然受到严厉制裁;在我国,只有当那些“大”品牌感觉到自己的产品实在“丢人”的时候,才“自觉”建立召回制度并大摇大摆地满世界吆喝“召回!”也正是在这种时候,总有“一小撮”是非不明、世面未见的“混”人,随声附和“你看看人家,不愧是大品牌!!”其实,你,错了!人家,只不过是在为了维护自己“漂亮的脸蛋儿”、巨额的广告投入等等利益的同时,顺便走了场秀而已!也顺便迷惑了千千万万惺忪的双眼.......
清朝末年,洋人用长枪、洋泡侵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辈人,明明知道“大刀长矛”无济于事却依旧前赴后继......现在呢?用先进技术、低廉的生产成本构成了新一代“武器”,我们,妥协了......
没有风雨,哪见彩虹?我们的民族品牌,你,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