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光速有可能随宇宙演变而发生过改变
曾经被认为是自然界恒定常数的光速在宇宙150亿年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发生过细微变化,这是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结论。
这一发现在物理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它如果得到确认,将为弦论等物理学新理论提供支持,但意味着原有的物理学基本理论需要修正。领导这项研究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约翰·韦伯说,新发现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对于理解物理学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他们的成果将在8月27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通讯》上发表。
韦伯研究小组利用位于夏威夷的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凯克”望远镜进行了观测,他们将望远镜对准了17颗不同的类星体。由于这些极度明亮、据认为与黑洞有关的类星体距离地球120亿光年,它们在宇宙形成初期发出的光线到今天才抵达地球。在长途旅行中,部分光线被星系间的气云吸收。光线的吸收情况既能反映星系气云的性质,也能反映出光的变化情况,这其中就包括光的速度以及决定光速的光谱线精细结构常数。结果,韦伯等人发现,精细结构常数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从理论上说,这意味着光速有可能发生过改变。
但不少物理学家对此发现持谨慎态度。韦伯及同事希望用位于智利的另一个大型天文望远镜来证实他们的结果,据称要得出最终结论尚需2至3年的时间。(记者吴伟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