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球资源 造福人类社会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资基础,是工业原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中国,90%以上的能源和7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来自于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直接相关的行业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矿产资源却是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有用元素局部富集的产物,它的发现、勘探和开发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需要较长的周期。
对任何国家来说,找矿都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工作。
经中日两国政府批准,一个以实施地球化学方法为主体,以矿物资源(特别是金、银、稀有金属和稀土等)探查为目标的中日联合合作项目于1994年启动,并于2001年8月顺利完成。随着该计划的开展,“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也随之成立。
7年来,该研究项目出色完成了两国政府协议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在国际上也堪称一流的相当完备的地球化学实验体系,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成为我国矿产资源探查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之一。
中心项目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实验室建设为主要任务。现已建成了包括岩石样品加工处理系统、化学成分测试系统、物性测试系统、同位素成分测试系统和数据处理模拟系统在内的22个实验室,成为设备一流、管理先进的综合性地球化学实验体系。
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在踏勘选点的基础上,确定以内蒙古某些矿床为重点的中日合作研究模式区,现已在矿床成因及成矿预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项目实施了7年。7年间,中心共进行了69次野外考察,中日双方共有几千人次参加考察,行程约5000多公里。通过中日两国科学家卓有成效的合作与共同努力,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不仅成为具有当代技术水平的、能对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开展综合研究的地球化学实验研究系统,提高了研究者的基础研究水平,而且初步掌握了我国华北北部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规律。与此同时,还培养出一支能够适应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探查研究队伍,为矿物资源探查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国际成矿学研究正处于新的突破边缘,其主要特征是基于地球动力学、流体地质学和非线形科学等前沿科学的新思路,探索巨量金属堆积的机理,发展寻找大矿和矿集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展望未来,我们相信,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一定能够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促使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