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科教兴国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今天,以“科技在我身边”为主题的首届“科技活动周”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今后,在每年这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春天里,我们都会拥有一个以大写的科学为主旨的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周———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起,以后每年5月份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周”活动。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从石器、铁器时代,一直到计算机、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每一步演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创造性使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使人类摆脱了蒙昧,走进了文明社会,而且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利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掀起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这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科技改变了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同时,高新科技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各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的位置和成败。所以,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把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视为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历史表明,科技的落后,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的落后。近代中国曾经与世界上两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我们民族一百多年的积贫积弱。正是深刻地总结了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些年,我们的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把科教兴国作为根本国策;通过“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发展举措的实施,使我国在一系列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为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往往与它的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成正比,其中包括国民具有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国要在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应该承认,在这方面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江总书记最近再一次指出,“关键要在全社会形成和发扬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风气,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真正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需要有一个长期的、依赖全社会不断努力的过程。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青少年抓起,江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这是振兴我国科技事业的基础性措施。”“科技活动周”的长期举办,正是贯彻这一精神的具体步骤。
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首先就要具有科学认真的态度,正如江总书记对“科技活动周”所要求的:“精心组织,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敷衍和浮躁,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细致深入的组织工作,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出新,才可能不断地激励人们探索求新、创造发明,崇尚理性思考,自觉抵制各种伪科学的侵袭,也才能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文化底蕴的社会氛围,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由衷希望首届“科技活动周”能在这方面有个良好开端,并一届更胜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