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进入“航母时代” 中国周边航母成群
从二战时起,航母就被看成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标志。近年来,中国周边的不少亚洲国家纷纷发展航母,有报道甚至称亚洲进入了“航母时代”。
印度是亚洲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1961年,印度从英国买进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1987年,印度又从英国购进第二艘航母“维拉特”号。2004年,印度与俄罗斯签约,购买俄退役航母“戈尔什科夫元帅”号,预计这艘航母2007年交付使用,将服役至2040年。与此同时,《印度教徒报》报道称,印度已经动工自行建造一艘排水量为3.8万吨的航母。印度的设想是,到2012年左右,印度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自制的航母守护一侧海岸,俄制航母游弋在另一侧大洋中,实现“将印度洋变为印度的内海”的梦想。
在东亚,日本名义上没有航母,但它的“直升机护卫舰”不仅可搭载反潜直升机,还可搭载四架超大型运输直升机,承担登陆和两栖攻击等任务,实际上是轻型航母。韩国以排水量达1.4万吨的“独岛”号轻型航母的下水为标志,也迈入亚洲海上强国的行列。
军事专家表示,当一个国家有广泛的海洋利益后,就产生了对航空母舰的需要。比如说,该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和外国的资源时,航空母舰就会提供安全保证。一些国家虽然不大,也不太富,但由于海岸线长,对海洋依赖大,也需要航母来保证安全,泰国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虽然在世界航母家族中是“小字辈”,但它打破了大国才有航母的专利。
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曾提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许多专家认为,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敢侵犯中国的陆上边界,但中国的防卫能力并不能完全覆盖中国的海域。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航母,一个大国只能通过岸基航空兵保证周边空防,很难具备中远程的防空能力。现在中国海岸线上的防空能力就是在第一岛链以内。
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防建设方面一直坚持勤俭建军的原则,在发展武器装备上一直持谨慎态度。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阿特凯森在他的名著《中国与不对称战争》中认为,“中国考虑成本和航母本身易受攻击等因素后,确信航母作战能力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已经更集中精力于不对称战法,谋求使美国航母战斗群在台海危机发生时能保持‘局外中立’”。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已部署了能对美海军航母进行致命攻击的巡航导弹、高静音潜艇以及苏-30战机等武器,用中国古典军事专著《孙子兵法》的解释,这些物质准备完全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还必须考虑建航母编队可能会被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炒作“中国威胁论”。日本《读卖新闻》曾在报道中国将造航母的消息时,“充满忧虑”地说,这将增加亚洲国家对中国的猜疑,并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日本右翼杂志《SAPIO》还刊登过一篇题为《中国海军的航母建造计划和日本的航母政策》的文章,称中国将在2015年后拥有自己建造的航母,并指出一旦中国拥有航母,日本的海上运输线将受到威胁,日本除了要加强与美国的合作,更需要考虑发展本国的航母。
从世界范围来看,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航母战斗群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攻关”和“财力攻关”。虽然中国大陆造船工业实力已位居世界第三,能建造三十万吨级货轮和油轮,已经具备造航母的基本能力,但航母上必备的蒸汽弹射机、拦阻索、大型升降机及大功率发动机等技术均掌握在欧美乃至美国一家手里,航母还需要装备高性能的电子战和雷达系统。这些情况只能说明中国具备建造航母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