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诺二号 我的心和你一起飞落
此篇博客,和我刚刚发帖的调查报告――《成效显著任重道远――滁州市2006年度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检查情况的汇报》中说到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首颗直播、成本超过20亿的鑫诺二号卫星升空后,带去了多少人的期盼,现在它却变成了太空中一粒漂浮的尘埃,让关心它的人心里顿时失去了依靠,变得空荡荡的。更重要的是,鑫诺二号报废成为太空垃圾,将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在我的博客里,曾有文谈过,我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对于我们民族取得的任何一点成就,都从内心感到自豪,并无时不在期盼着我们民族的真正崛起和腾飞。
民族的昌盛和强大,来自民族的创新。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重新上不断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和空间技术发展方便,尤其让人备受鼓舞和欢欣。
2006年10月29日,来自中国鑫诺卫星通讯公司的消息说,我国首颗直播卫星发射成功。当时在报纸和网络上,我始终在留意这这方面的消息。
可后来没有几天,我在中华军事网站论坛里看到一个网友的帖子,说鑫诺二号好像出问题了,没有定点成功。当时看了,很不以为然,你个业余的爱好者,能有多少航天知识?从内心里,我宁愿相信我们国家的科学家,而不会相信一个业余的航天爱好者。在国际上,我们国家的卫星发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印象中出事的几率很少。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有个充足的理由来安慰自己:神舟飞船都能把人送到太空,发射颗卫星难道还有问题吗?!
此后的一段时间,不祥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和网络,一说卫星定点出了问题,又说卫星的太阳能板出了故障,专家正在组织抢救。
不幸终于得到了证实。就在卫星上天一个月后的11月28日,鑫诺卫星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鑫诺二号”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消息传来,多少人的心,停在了东经92.2度。在那里,鑫诺二号因为太阳帆板出现故障,未能正常打开,依靠卫星自带的蓄电能力将无法继续运行。在3万公里的高空,人类无法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成本达20亿的鑫诺二号,变成了太空一粒漫游的尘埃。
鑫诺在天空尘埃似的漫游,我的心却似尘埃般的溅落。
要知道了,这个项目我们国家前后进行了10年时间,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啊。本来计划在“十七大”之前发射,时间是达到了,可惜它的结局却是一粒太空垃圾。
作为广播电视人,鑫诺可以说与我从事的广电事业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每个人的生活将紧密关联。
作为中国第一颗直播卫星,鑫诺二号承担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卫星那么简单。
美国权威媒体估计,鑫诺二号将给中国带来10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市场。通信卫星专家杨千里教授预测,鑫诺二号可以给中国带来几万人的就业机会。
对于广大使用“锅”(卫星信号接收器)的发烧友而言,鑫诺二号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将会接收到200多个电视频道,还有新设备的尝试。
对于鑫诺公司来说,它的成功将意味着公司站在了直播卫星的前列,知名度和市场潜力将大为提高。
对于研发卫星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而言,鑫诺2号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国卫星制造技术是否已达到国际1990年代先进水平。
这颗卫星还承担着“村村通”的使命,即满足中国偏远山区民众能看上电视的诉求。
我们生活在城里,不少家庭可以看到几十套卫视节目和收听多套广播节目,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不能,甚至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正常的一套电视节目都不能收看到。
在我撰写的调查报告里(详见我的博客《成效显著任重道远――我市村村通工程汇报》,朋友也许可以看到,政府对此的重视,万千农民朋友的期盼。
至于“村村通”,其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年,没有直播卫星时已在做了。“村村通”的口号,有人理解为是129号令的逐步调整。
在卫星爱好者中大名鼎鼎的129号令,是由国务院在1993年10月发布:主要内容是“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
据有关专家透露,改革开放后,很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安装卫星接收设备,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于是便有了129号令,禁止个人用锅接收卫星信号。
因此,经常会有擅自装“锅”者被没收设备,于是在论坛上哀呼:“我的锅又被收了。”
尽管如此,众多“锅”的遍布仍然不止,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不少居民楼顶上公然冒出一个个“锅”的脑袋。
而鑫诺二号的发射,让很多人萌生了129号令会解禁的希望。在他们看来,作为直播通信卫星的鑫诺二号发射,必然会导致个人接收的合法化。“都发射直播卫星了,那就得用锅来接收信号。卫星就在天上,谁禁得了啊?”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逻辑。
但是现在,129号令会解禁的希望,和那些被鑫诺二号带走的心一样,都停留在了东经92.2度的上空。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应该允许失败。
有报道称,鑫诺二号失败后,鑫诺三号目前已经正在加紧研制中。让人缺憾的是,鑫诺三号容量不够大,只能作为直播卫星的过渡星。
鑫诺二号直播卫星虽然变成了一粒太空尘埃,而永远离我们远去。但我深信,我们国家在直播卫星开发研究的道路上,不会因此而止步。我们一定会看到真正的直播卫星升空,并给我们带来丰富、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直播卫星发展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