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舰载机:要弹射、还是要滑跃?
弹射,还是滑跃.这是个问题
中国海军需要航母,中国海军一定会拥有航母,这是个不容质疑的问题,早晚会实现。关键是,我们的航母是什么样的航母?是仅仅从科学角度讲的能够起降飞机的军用船只,还是拥有真正的制空制海权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前者我想以我国现在的造船技术已经不难实现了,至于后者,套用前辈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航空母舰作为一种“超级”主战武器,威力主要在于其搭载的数十甚至上百架舰载战斗机所具有的控制极广大海域的能力,加上辅助的潜艇和护卫舰支,进可以攻击处于方圆数万平方公里海域内的目标,守可以防御来自同样广大的海域内的各种武器的攻击,所以公认的说法是:衡量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其实就是衡量航母舰载机的战斗力。
敝人认为,此话差矣。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衡量航母的战斗力就是衡量在该航母上起飞的能发挥最大水平的舰载机的战斗力。这话听起来有点拗口,举个例子:俄罗斯的苏-33舰载机脱胎于苏-27战斗机,苏-27的威力自不必说,F-15最多和他打个平手,F-15是美国空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直到现在仍然是美国空军主力机型,而美国同时期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是F-14“雄猫”,F-14是不如F-15的。回到航母上来说,搭载苏-33的是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当搭载F-14的美国航母遇到搭载苏-33的俄罗斯航母时(假设双方舰载机数量相同),就一定会甘拜下风呢?非也。结果恰恰相反,“库兹涅佐夫”甚至都没有胆量向美国航母发起挑战!为什么?按照前面的推理,苏-33应该是强于F-14的啊?
关键问题在于,苏-33战斗力强于F-14是在双方均能发挥出充分战斗力的前提下,但当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以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在美军的航空母舰上,F-14利用大功率弹射器以弹射方式起飞,而在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上,苏-33是从滑跃甲板上起飞的。由于起飞方式不同,两种战斗机所能搭载的有效战斗载荷(主要是武器弹药和燃料)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弹射起飞能赋予飞机很大的初速,即使在F-14全挂载的情况下,也能以超过200节的速度离舰并顺利升空;而苏-33就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滑跃甲板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起飞能量,飞机起飞主要靠自身的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了保证起飞后能顺利升空而不至于因推力不足坠海,就只能减重了,飞机上能减掉的只能是弹药和燃料……据计算,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苏-33只能携带相当于实际挂载能力50%的有效挂载,这直接导致了这款重型制空战斗机的空战能力和作战半径!
而苏/俄的另一款舰载战斗机——米格-29虽然能够全挂载起飞,但该机在设计之初就是一型前线截击机,根本没有苏-33那样的制空作战能力。
所以,尽管苏联/俄罗斯也拥有吨位不小的航空母舰,但其海军作战理念却与美军有着极大的不同:航母本身不是主要进攻兵器,而是像其他驱逐舰、护卫舰那样作为核潜艇的“助手”,掩护其占领攻击发起位置,利用核潜艇强大的导弹攻击美军航母舰队,苏联/俄罗斯航母舰载机的任务也并不主要放在攻击对方舰载机编队上,而是起拦截和保护的作用,保护本方舰队不受攻击。
由于前苏联有着极为强大的核潜艇兵力,这种战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但中国海军就不能这样做了,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强大的核潜艇兵力可以倚仗,而且我们海军未来的主要作战任务也不是和美国海军决战太平洋,而是保卫我们的海外国家利益,主要是能源运输和海上交通线,说白了就是水面行动(潜艇的水下进攻通常出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行为当中,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恐怖行为和保障海上交通线需要动用潜艇的)。如果海军舰队的巡逻中能有飞机的空中保障,那我们的海上交通线可以说就是“尽在掌握”了。
航母肯定要造,只是迟早的问题,与其着急忙慌地赶出一个中国“瓦良格”来,不如多下功夫,拿出当年“两弹一星”的精神把大功率蒸汽弹射器等航母关键技术研究出来,造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航母”!到那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