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翔龙“盗版全球鹰”?我军专家实话实说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好!我们发现这款无人机特别像美国的"全球鹰",请问它和"全球鹰"相比,外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朱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产品部副部长,以下简称朱):从气动布局来讲,并没有什么突破,采用的也是常规气动布局,平直中单翼,V型垂直尾翼。
记:现在许多国家的无人机其外形都和"全球鹰"类似,这是什么原因呢?
朱:这是由其需要决定的。目前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升限要高,一般要到20千米以上;二是留空时间要长,但是速度不能太小,这就决定了其必须有很高的升阻比,相对来说,战斗机升阻比不是很大,但这种无人机的升阻比能达到30级,而战斗机一般也就是十几级,升阻比高才能保证长航时,低油耗,所以大家都采用这种大展弦比的平直翼。后来我们采用机翼后掠,也是为了保证它的升阻比。由于"全球鹰"受它本身气动布局的影响,速度不会超过0.6马赫,而这个飞机,其速度指标要求为0.75马赫以上。那么以前那种布局就满足不了这种速度要求,所以要把翼面加大,加长,通过前掠加后掠来满足速度和升阻比的要求。
记:顶置发动机是出于什么考虑?
朱:主要是为了隐身,因为地面雷达都是仰视的,发动机置于顶部有利于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对飞机来说,发动机、机身、翼身结合部都是强雷达散射源,而最大的散射源就是发动机叶片。那么顶置以后,发动机就不容易被雷达波照射到了,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记:发动机顶置以后机头有个大鼓包,会不会影响发动机的进气性?
朱:当然会。不过这里面有一个气动力设计的问题,像低速无人机,它对发动机的要求并不高。因为在飞机低速飞行时,发动机总压恢复系数不是很低。
记:无人机的设计是否会考虑到大迎角飞行?
朱:无人机一般没有这种机动性要求,也没有太大的速度要求。因此,只需要考虑发动机的推力是否足够,耗油率是否低,此外,电磁、雷达反射是否小。对发动机的其他性能没有太大要求。最主要的还是耗油率要小,飞机的升阻比一定要高。
记:我们发现,这型无人机是611所和贵航联合开发的,请问这架飞机和以前贵航研制的无人机有什么区别?
朱:所有的性能数据都不同,应该说不是一个档次,我们和611所联合研制的是高端无人机。在国外,比如以色列,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非常普遍,但是高空高速长航时无人机作为一种高端无人机,它有很多技术要求,比如发动机、整个飞机的气动布局,研制比较难。
记:我们从资料上看到,这架飞机的留空时间和活动半径非常大,那么,我们主要通过什么控制手段来保证它准确飞到目标上空?或不乱飞呢?
朱:这主要是通过地面控制系统来保证。飞机的本身也预存有控制指令,比如路线、速度。在飞行过程中,还要通过地面设备与飞机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不时对飞机进行调整。
记:无人机侦察到的信息如何处理?
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时传输,一种是预储存。但是实时传输量有选择性,不可能全部回传。
记:由于长航时无人机一般飞得很远,肯定会受地球曲面的影响,实时传输的问题如何解决?
朱:可以通过设置中继站和通过别的无人机来实现间接传输,消除地球曲面的影响。
记:无人机的速度和机动性不如战斗机强,那么它的生存力靠什么来保证?
朱:主要靠它良好的隐身性能和大高度。因为这种机身的设计流线型好,外加发动机顶置,机身本身不构成雷达散射源或只形成低散射源。红外方面,由于高度很高,红外特征就不是十分明显。另外,它在高炮的射程外,高炮对它不构成威胁。
记:"翔龙"身边的"暗剑"无人机外形很独特,请您从专家角度给我们讲一下其外形和性能的关系。
朱:拿"暗剑"这款飞机来说,它属于飞翼气动布局,采用翼身融合,并且鸭翼改善了它的操纵性。像带平尾的飞机,其起飞是靠平尾的杠杆原理把飞机撬起来,而鸭翼是把飞机抬起来。从全机颜色看,它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或表面涂有吸波材料。外形呈流线形,其空气阻力小,而鸭式布局又可大大改善飞机的操纵性能。因为平尾向下压,飞机才能抬头。所以平尾式飞机加大了机翼载荷,减小了飞机总升力,而鸭式飞机由于鸭翼是把飞机抬起来,是向上的力,总升力没有损失,相对来说,机翼载荷就低。此外,鸭翼产生的涡流会对机翼形成有力干扰,能额外增加飞机的总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