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挨打而诞生的“中国战斧”—天箭-1型
4月28日《参考消息》援引外刊消息:在4月26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上,一家中国公司展出一枚标有"天箭-1"字样的巡航导弹,该弹可由轰炸机挂载发射。该报道还指出,这是中国首度公开展示国产巡航导弹。
见到这则报道,笔者甚是不解,因为开幕的第一天,笔者就在展厅内,而且亲眼见到过天箭-1。展示天箭-1的"公司"是总参第六十研究所,而笔者拿到的宣传资料上明确说明天箭-1是巡航导弹靶弹,怎么到了外刊上竞成了巡航导弹,"靶弹"二字不翼而飞。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总参第六十研究所散发的宣传资料上是如何介绍天箭-1巡航导弹靶弹的:
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以我所自主研发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其在飞行的速度、高度、姿态及雷达散射特性上可逼真模拟巡航导弹,为抗击巡航导弹的战法研究和训练提供了理想的靶标。

该型靶弹借助不同的控制软件,可实施超低空飞行、规避机动飞行等多种任务,可加挂红外增发器、诱饵弹、龙伯球等,为各种雷达和光电跟踪系统提供理想的空中目标。
主要技术参数:翼展1.5米,弹长3米,起飞重量80千克,发动机推力400牛顿,最大平飞速度200米/秒,实用升限4000米,续航时间30分钟,控制半径50千米,采用火箭助推零长发射,气囊减震伞降回收,环境温度为负20度至正50度。

1991年的海湾战争使得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一夜成名,威名远扬。于是乎巡航导弹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不少国家开始热衷于巡航导弹的研究与发展。比方以色列就发展有"黛利拉’巡航导弹。当然,俄罗斯是不需要看美国脸色的,他们拥有自己的Kh-65SE空射巡航导弹,在加注更多燃料的情况下,射程可达到3000千米,丝毫不亚于美国的"战斧"。
中国自然也看到了巡航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并将巡航导弹项目赋予了相对更高的优先发展权,以确保具备更加强大的常规火力。但是要想拥有巡航导弹谈何容易,对于中国来说,研究发展巡航导弹的瓶颈有两个:地形匹配技术和高性能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巡航导弹就大体研制成功了。中国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技术,到了九十年代,中国的遥感侦察卫星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可以将中国附近地区测绘为巡航导弹使用的地形匹配数据。在涡轮风扇发动机方面,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研制的体积小、效率高的涡扇发动机先后成功。这样,中国就基本上解决了巡航导弹的两大技术难关。
随着巡航导弹的不断研制成功,其扩散范围也越来越大,如今已有80多个国家拥有巡航导弹,至少18个国家在生产它。这一扩散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巡航导弹逐渐成为当今最大的常规火力威胁,因为它太难防御了:低空飞行,目标特征小,难于被探测和拦截。于是,反巡航导弹技术又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门话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新三打三防",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拦截巡航导弹。而要想真实地再现巡航导弹的攻击环境,为拦截巡航导弹的研究提供帮助,非巡航导弹靶弹莫属。

◆现实的需求-天箭-1应运而生
从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展示的攻击模式来看,中高空来袭的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1平方米的隐身飞机,低空来袭雷达反射面积0.1-1平方米的巡航导弹,低速的滑翔炸弹等,这类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飞行速度快,在0.4-0.9马赫之间,雷达反射面积较以往对目标的设定要低数倍到数十倍,飞行弹道平稳。传统的对抗空中威胁的部队主要以高炮部队、地空导弹部队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演习,这类部队装备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有效地对抗上述目标的,但最为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缺乏合适的训练手段。

据展台人员介绍,此次展示的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是1:1模型,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研制,目前基本型已经研制成功,接下来就看用户的需求了。比方说现在速度为200米/秒,如果用户要求速度再大一点,还可以改进。天箭-1可以在100米到4000米间使用,续航时间30分钟,控制半径达50千米,能够满足高炮训练、点防空导弹训练、区域防空导弹训练等多方面的航迹要求。
◆外形布局-类似巡航导弹

从外形上看,笔者觉得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与美国"战斧"巡航导弹颇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弹体和弹翼,大概巡航导弹这类东西都是这个模样吧-卵圆形头锥、圆柱形弹体、大展弦比平直弹翼。但细看之余,笔者发现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与"战斧"巡航导弹还是有较明显的区别。首先,"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动机进气口位于弹体后部下方,而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的发动机进气口则位于弹体后部上方(据展台人员介绍,发动机进气口之所以装在背部,是怕与弹体后部下方的火箭助推器产生干扰),其次,"战斧"巡航导弹的尾翼为四片,呈十字形配置,而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的尾翼为两片,全布置在弹体尾部上方,向两侧展开,类似于F-22飞机的V型尾翼,估计是考虑到这种尾翼结构简单,可以少一组舵机控制,进而降低成本的原因。另外,天箭-1的尾翼离发动机尾喷口稍远,"战斧"的尾翼则更靠近于发动机尾喷口。

◆靶弹功能-真实地模拟巡航导弹入侵的各种特性
天箭-1采用架轨发射,火箭助推器保证零长起飞,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可以提供400牛顿的推力,约合40.8千克,推重比可以达到0.5,算是相当有力的,以此推算,天箭-1应该有不错的爬升能力。天箭-1正常飞行速度200米/秒,约0.6马赫,这个速度和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大体相当,快于滑翔类、动力增程类的精确制导弹药。天箭-1主要采用铝合金框架和玻璃钢壳体,重量轻,生产成本低廉,由于其本身的尺寸小,并且采用较多透波的复合材料,作为小雷达反射面积靶标非常合适。为了准确地模拟各种不同的弹种,天箭-1主要通过携带红外增幅发射器和龙伯透镜反射球来模拟不同导弹的信号辐射特征。所谓的红外增幅发射器实际上是一个红外射频灯泡,它主要工作在0.68-5微米波段,通过程控电路,能很准确地模拟导弹的红外辐射量。龙伯球则是一种空心的塑料球,它利用球凹面的龙伯透镜原理,实现宽角度的角反射器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反射球上镀膜透明开口的大小、方向,有效地控制和模仿实际的导弹雷达信号反射特征。为了模拟电子对抗环境下的导弹状态,天箭-1还允许携带一定数量的诱饵弹,可以在指定的时机发射诱饵弹,更真实地模拟战场环境。
为了更好地说明天箭-1的性能,我们还是拿它和大家熟悉的"战斧"巡航导弹作以对比。
笔者在查阅"战斧"的尺寸,又与天箭-1展板上的数据加以比较后发现,两者相差甚远。天箭-1长3米,翼展1.5米,"战斧"长6.17米,翼展2.62米。因此,"战斧"的大小约为天箭-1的2倍。再看起飞重量,天箭-1为80千克,而"战斧"为1452千克(包括250千克的推进器),相比之下,后者约为前者的18倍。在航程方面,天箭-1为100千米,而"战斧"远达2500千米,后者又是前者的25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其实完全和两者的用途有关。天箭-1只是巡航导弹靶弹,其主要目的是在飞行的速度、高度、姿态及雷达散射特性等方面逼真地模拟巡航导弹,为抗击巡航导弹的战法研究和训练提供理想的靶标。因此,在大小和重量上没有必要与真实巡航导弹一模一样。但是在几个关键技术方面,两者必须一致,那就是速度、飞行高度、姿态和雷达散射特性。在速度方面,巡航时两者皆在200米/秒左右:在高度上,天箭-1实用升限4000米,也就是说可以在4000米下的空域模拟巡航导弹的飞行特征;而"战斧"巡航导弹的巡航高度,海上为7一15米,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为150米,皆在天箭-1的空域内。在雷达散射特性方面,由于天箭-1的几何尺寸明显小于"战斧",故不得不采用另外的辅助措施来弥补,即加挂红外增发器,加大信号特征。也许有人要问,天箭-1的射程为何只有100千米。原因是天箭-1只需要真实地模拟巡航导弹的特性就行了,完全可以减省发射段的爬升和早期的巡航段,最重要的是真实模拟快到达敌方阵地和到达敌方阵地上空时的飞行段,用于演练拦截情况。因此,天箭-1的射程要远小于"战斧"这类真正的巡航导弹的射程。与此相对应,天箭-1采用了火箭助推零长发射(据展台人员介绍,发射时的角度、火箭推力大小都有讲究,稍有不慎,导弹便有栽落地面的危险),也就是说,只需要在阵地附近的发射架上发射升空即可。发射前先将导弹安装在发射架上,并在导弹后部下方加装一具助推火箭发动机。点燃助推火箭发动机后,即可飞离发射架升空。另外,天箭-1也可以采取分段模拟的办法来弥补射程不足的缺陷。

由于是靶弹,故能否重复使用也是关键问题。为了觖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为天箭-1配备了一套气囊减震伞降回收系统,该系统装在导弹背部的专门伞舱内,并配有抛伞装置,由于天箭的质量小,故只需一具大伞即可回收。当然,这里面的气囊减震技术是必须解决的,在200米/秒的速度下,要想安全回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重要意义-检验反巡航导弹系统的完普程度
一般来说,反巡航导弹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防御方需要一个发现敌人准备攻击的情报系统。理想情况下,情报系统能在敌人有明显攻击迹象之前提供战略预警情报。
2、防御方需要具备远距监视能力,能监视国家空域的一切活动。监视系统应有足够的敏感性,尽管敌人试图规避探测器,但仍能探测到数百千米外的隐身目标。
3、防御方需要一个战斗识别系统以确认被探测物体是否为攻击目标,这意味着需要快速区分来袭武器与其他类似飞行器的区别。
4、防御方需要一个可靠的跟踪系统,以确保持续地对巡航导弹进行定位直至摧毁之。该系统能排除天气、地形和敌人干扰的影响,持续地保持对敌方导弹的跟踪。
5、防御方需要作战系统以拦截和破坏敌方目标。传统的杀伤武器是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但定向能武器现在也正在成为另外一种选择。
6、防御方需要一个战场管理系统以整合情报、监视、跟踪、识别和作战系统,确保防御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能快速评估拦截行动是否有效。
但是上述条件是否成熟,都离不开真实战场环境的检验,也就是说需要巡航导弹靶弹来模拟这种真实的战场环境。
有了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就能真实地模拟巡航导弹入侵的各种特性,为各种雷达和光电跟踪系统提供理想的空中目标。同时,也检验了我国现役拦截手段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新型拦截系统提供有力的第一手资料。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实力的不断进步,我们会看到更多更专业化的训练器材和装备列装部队,我军的现代化训练将日益成熟。相信在拥有天箭-1型巡航导弹靶弹后,我国的反巡航导弹研究定能取得突破,反巡航导弹系统必能更加完善。
另外,由于具有高速飞行巡航能力,未来天箭-l还可以开发成为一次性的袭扰无人机、侦查无人机或者像以色列的"哈比"那样的反辐射无人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天箭-1完全是用于反巡航导弹训练的靶弹,离外刊报道的轰炸机发射的巡航导弹相差甚远。不过,天箭-1的诞生,必将大大提升我国反巡航导弹的能力。由于巡航导弹靶弹毕竟与巡航导弹具有某些技术上的共性,天箭-1的公开亮相,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在巡航导弹研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