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军用北汽勇士的探讨
与兄探讨,请多赐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当之处,各位拍砖。
1、关于北汽
说实话对于北汽我也很不感冒,管理不行,技术一般,素质一般,二代轻型越野搞了十多年才好不容易弄个勇士,前几样样车我都见过,的确是不行,还去美国跟小厂子搞联合研制,的确有点说不过去。自己么,小切质量差,大切国产化低,速跑基本CKD,路霸就更甭说了。但军用车不一样,国家对军车的要求是很高的。油价上涨,国内越野汽车企业不好过,愿意技术投入更少,只能在部队装备上努力,所以北汽对勇士还算努力吧;
说道北汽不得不说说猎豹,该厂原来是个军工厂,很早就拿了三菱V31,产了这么多年还是老样子,机器还是组装甚至原装的,这样怎么能满足真正的战时需要呢?日本连V73、V75都要改型了,咱们连2、30年的东西还没吃透。歼7都摸透了!管理、体制和竞争能力,终于让猎豹厂淡出了这次的军车竞标。听说又在何戴-克谈轿车,也就这样了。
其他小厂,郑州日产的帕拉丁,山东的吉田,都没什么技术水平,一旦打起仗来,根本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所以真正的军用车辆必须要依靠国内,这个道理是永远要记牢的。
2、关于装备体制
我个人认为现在国家有钱了,也开始学习西方,将部队轮式越野车辆进行细分。咱就说轻型的,东风和沈飞我早就说过,仿悍马不光是访车,还是仿装备体制,是为谋求一种比较稳定的小型甚至中型的武器发射平台,既降低成本又增加数量。以前121可装的由它来搭载,以前121装不了的需要更大型更昂贵平台搭载的武器站也可由它来装,这就对装备进行了优化和细分,既降低了成本又使平台多样化。所以勇士和上述几种车辆的定位是不同的,勇士主要定位我认为主要还是一种小型的通用越野车辆,主要任务和121差不多,毕竟咱们还不是特有钱。其主要性能要求应该是高通用型、高可靠性、易维护性和低成本。
3、勇士的水平
如上所述,就能看出勇士的技术水平不会太高,这是其用途所决定了的。
钢板悬挂我认为是最好的选择,记得看过一个报道,讲79反击战时一辆121悬挂在越南断了,周围没有保障分队,司机和一个战士楞是自己想办法将钢板悬挂修好。这就充分说明此种悬挂方式虽然落后陈旧,但它的优点就是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不需要大量专门的工具和维修保障机械就可自行维修,而且原理简单,操作简便,一般人员稍加培训都可简单处理。当然这也是小型车辆,大、中型的修理要稍微复杂一点。
整体桥和悬挂的问题。1983的小切是世界上第一种SUV,所谓运动型多功能车。其与越野车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独立悬挂和承载式车身。SUV都是车身承载重量和独立悬挂,因为其本身不要求高的越野通过能力。现在的轿车一般都是车身承载,俗称没有大梁,重量轻,成本低,易于生产。而独立悬挂也是为了强调舒适性,左边的轮子很高了,右边的还在很低的位置,车身保持平衡,乘坐舒适。这些都是其用途所决定了的。而专门的越野车则基本都是大梁承重,非独立悬挂。好处是车身在恶劣路况下变形饶度小,同时左右轮通过轴相连,左边的上去了,右边也随之向上一定距离。使一般车底最低的所谓"后牙包"的位置也随之升高,无疑提高了通过性。舒适性和通过性永远是矛和盾的对立面。这同时也说明勇士应该不是采用小切的技术,小切根本没有采用整体桥和非独立悬挂。
4、关于巴-达
民用比赛永远是商业的竞争,参赛的队伍基本都有其明确的商业目的和赞助商,这也就决定了参赛车辆基本都是量产车。现在除了军用,民用的纯越野车辆已经不多,SUV与越野车之间的界限有模糊的趋势。所以巴达参赛的车辆的确是独立悬挂的居多,因为大部分都是量产的SUV。但反之,参加比赛的车辆按照国际汽联的规定都需要进行改装。改完的车辆从外观上看与卖的一样,但内部已经进行的非常大的非常专业的改进,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底盘、轮胎、悬挂都已面目全非,可以说已经变了辆车。据我所知,悬挂的改动就有改成非独立的,也有拼命加大行程的。同样,民用的车身不经过非常大的改进可能还没进入沙漠就已经散架了。所以民间比赛的车辆不能有太大的说服力。
故我认为勇士从其用途上来说,采用这些技术是比较合理的,当然,关键还要看综合工程整合能力是不是能为部队提供一种多用途的、高可靠性、高通过性、高通用性、易于维护而且成本可控的轻型越野车辆。
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