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需小心 汽车购买九大陷阱大曝光(1)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qisuiying
[ 2004-09-14 15:23:45 ] 作者:北京青年报
■低价无车
花招:价格,一直是国产汽车最受非议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在消费者和市场的多重挤压下,越来越“聪明”的汽车厂家开始意识到价格是柄“双刃剑”,舞得好了既能自卫,又可伤人。其中诀窍就是尽可能地扩大车价范围,用低价车做幌子,但重点卖高价位车。
如不久前刚刚上市的一款新车,最低售价仅为7.5万元,不可谓不低。但细细盘算,该车既没收放机,又无空调,配置之低,令一般消费者难以接受。无奈,喜爱该车的消费者只能咬咬牙,以9.83万元的不低价格去买配置较为齐全的该车。于是,厂家既作了低价的姿态,又可获得高利润。
再如,天津丰田的威驰,当初宣布售价为11.5万至19.5万元。可是半年过去了,11.5万元的威驰在市场上还不见踪影,理由很简单,厂家还没有生产,但是,售价17万元以上的威驰产量不断上升。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售价3.98万元的夏利早已没了踪影,要买只能多加2000元钱。
破解:想好自己要花多少钱买车再去车市,否则极易中了厂家的销售花招,而一次一次的提高买车标准。
■炒概念
花招:给新车找卖点,这原本无可厚非,但若是人为制造卖点而蓄意炒作就值得商榷了。
目前,汽车的炒作花招主要有三:一是,炒概念。只要外形威猛的就叫SUV,坐的人多的就称MPV,不大不小又叫RV,反正一堆洋字码叫得上口,炒得有味,若是弄不明白,只能怨你“没有知识”,不够“小资”。
二是,言过其实。最近一些新车动辄就“开创新纪元”、“创立新风格”、“新基准”,在宣传上,技术新点的就叫与世界同步,要不然就是为中国量身制造。
三是,小题大做。随便翻看一个车型的宣传资料,都会发现采用了N项新技术,但仔细一看,真正新的技术少、滥竽充数的多,有的车型甚至把“免维护电池”之类的都列上。
破解:别只看广告,多去车市跑跑,不管喜不喜欢的车都去问问,做到对汽车市场心里有数。对经销商讲的不可不信,但不能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