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所谓低廉价格的场外交易:美丽的谎言
场外交易:原指在证券交易所市场外进行的证券交易。之所以会存在场外交易市场,是因为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较严格,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证券是不符合这些条件的。
家电场外交易:在家电行业,场外交易是指供货厂商为规避对家电商场的返利,只以商场作为展示平台,而在实际成交前,以提供低价或其他好处为由,诱使消费者绕过商场的正在销售渠道,在商场以外的其他地点进行的交易。
“怎么,嫌贵?您要是真想要,我带您去仓库提货,给您厂价。”当消费者喜欢某件家电商品,却因为价格举棋不定的时候,某些促销人员就会提出类似的场外交易的建议。由于宣称能提供与商场不同的低廉价格,消费者暗自庆幸自己占到便宜,往往都欣然接受。那为什么要进行场外交易,场外交易又是否真的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呢?让我们来听听业内人士的分析:
随着信息和物流的迅速发展,家电价格日益透明,家电进入了微利时代。为在白热化竞争中取胜,商场都积极改善购物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宣传力度,但这也需要投入大笔的费用。家电商场也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机构,绝不愿做赔钱赚吆喝的事。为此,家电商场就采取厂商联营的形式,在商场实现商品的销售后,要求供货厂商按合同约定,支付商场一定比例的返利,以支撑微利销售。而供货厂商为规避对商场的返利,提供所谓的低价,诱使消费者绕过商场销售环节,在商场外成交,也就是业内称的场外交易。这种“卸磨杀驴”的行为是被所有家电商场所禁止的,商场均以高额罚款,乃至停止合作的形式来“杀一儆百”。
可对于一些供货厂商而言,场外交易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部分家电商场凭借良好的市场基础,制定较高的返利比例,使供货厂商利益受损,但供货厂商为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又不得不接受。面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供货厂商就通过场外交易,减少在商场的成交量,变相降低返利比例,保护自己的利润空间。
而场外交易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触及商场利益的同时,也伤害着供货厂商。因为场外交易会使供货厂商在商场销量下降,使得商场误认为该品牌销售不畅,品牌力存在问题,而在以后的合作中,减少对该品牌宣传推广方面的投入,减轻重视程度。这就会对品牌形象的确立形成阻力,随之影响到销售。所以,一些知名品牌明确表示,反对场外交易。
但是,场外交易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因为场外交易是供货厂商为降低对商场的返利,提高自身利润点的一种短期行为。所以在交易时,促销人员往往会把商场实际成交价格报得虚高,与所谓“批发价”、“厂价”之间形成差额,诱惑消费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难以知道真实价格,而最终以高于商场实际成交价的所谓“厂价”成交。
又由于绝大多数厂方销售机构仅仅是一个办事处机构,而非法人单位,不具备经营权,就无法开具正式发票。这样一来,以后的售后服务就失去了保障。在使用过程中,商品一旦出现故障,也很难通过正规渠道得到解决。
同时,由于家电行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特点,一些不讲诚信的供货厂商往往利用场外交易的机会,更换零部件,以次充好,进行销售。更有甚者,把返修机、翻新机等借机售出。在失去了商场专业人员的严格把关后,消费者很难分辨。
所以,宣称能提供所谓的低廉价格的场外交易,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只不过是场美丽的谎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