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铜版纸市场简析
近期国内铜版纸市场简析
在经历数月低迷之后,2004年底的铜版纸市场在价格下滑,成本攀升,利润空间严重下挫的背景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价格调整。然而,这一轮的涨价,不管是从时间上、幅度上、频度上,都较2003年底那一轮调涨来得平稳、缓和;且客户反应也相对温和,理解,配合意愿较前次有所提高。
首先,我们简要分析一下2004年底这一轮涨价的背景。从表象数据来看,随着一波波涨价通知的发布,主要生产厂家的销售订单均纷至沓来,甚至不少厂家11月、12月的销量还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构成铜版纸厂家一时红火的原因,并非完全是经销商一时盲从跟风,恶意虚抬的结果;粗略分析,大概隐藏着五个原由:
第一.因为时近年底,印刷厂的接单量较前的确呈现明显增加,这也充分验证了一般状况,下半年11、12月为全年市场的需求旺季这一观点;
第二.因为经过前期的铜版纸市场价格混战,铜版纸售价早已跌至谷底,利润空间严重偏薄;再加上原辅材料的涨价影响,纸价触底反弹当然属于正常;
第三.诸如金东、晨呜几大巨头厂家纷纷加大外销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矛盾产生的压力;
第四.受市场涨价舆论的影响,经销商伺机囤货惜售,冀望大赚一笔的心态仍存在:
第五.中小纸厂关停并转,供求关系渐趋平衡,这可能是影响价格走高关键因素所在。2004年5月起,由于铜版纸价格持续低迷,纸厂利润普遍走低,生存空间受到全面打压;尤其是中小纸厂,经历了新一轮的关、停、并、转。据山东省造纸协会消息灵通人士介绍,2004年年底,山东地区的中小纸厂开工率已经严重下滑,约有三成左右的小纸厂处于停机状态;甚至还有个别较大规模的厂家出现职工薪资发放困难、新建项目骑虎难下的窘境;供给结构进一步趋向规模化,部分产能被压缩甚至消失,价格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综合上述几点因素,尤其是第五点,从目前国内造纸行业整体水平来看,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不能总是将目光锁定在简化加工、压低价格、扩大销量、薄利多销上。而应更多地从昔日国内彩电战,空调战、冰箱战中吸取教训。另外,一定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加强组织协调功能,及时将行业信息反馈给国家相关部门;务实着手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协调处理企业间的症节点。当然,企业也不能由此而形成统一战线,一味盲目提高售价;因为盲目提高售价,除了会带来销售压力加大、市场秩序混乱外,还会给尚未涉足的国内厂家或国外巨头造成市场繁荣假象,进而涉足铜版纸生产行业。
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国内总体铜版纸市场需求量为183万吨,若加上核销市场,总需求量接近220万吨。2004年,国内总体市场需求量约为200万吨,增长率仅为9%左右;若加上核销市场,总需求量为253万吨,增长率则为15%;一般市场增长平稳,核销市场高速增长,充分说明由于国内印刷成本的偏低,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的印刷订单;所以说,设法开拓核销市场,业已成为国内众多纸厂关注的焦点。毕竟,这一处女市场的开发、争夺,国内企业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可以直面国际纸业巨头,获得宝贵的国际竞争经验。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目前的市场环境如何,针对近期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原辅料价格的上涨,主要纸厂的相继调价,以及新增项目的即将开工,是否会对整个市场的供求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市场价格是否会出现较大的异常波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展开分析,以期求得客观判断、理性预测。
第一.供求关系基本平衡:2004年市场容量为253万吨,2005年若按市场需求增长率15%左右来推算,即有38万吨左右的新增需求量;再加上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盛事的影响,估计在未来几年,国内铜版纸市场需求增长率将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第二.木浆价格持续上涨:由于资源型材料的紧缺。石油价格的接连飞涨,已使目前国际浆价突破600美元平台,并很有可能突破700美元的关口;而且目前NORSCAN库存量已跌破130万吨,远低于150万吨的安全线;所以近期木浆价格上涨势在必然。
第三.辅料价格大幅调价: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已使道路运输、化工涂料、水电汽等相关成本高涨不下;并且类似资源型产品的价格走势,较长期看都将是持续走高的。
第四.新上项目基本都在年中完工投产,如金东三号纸机项目,年产45万吨雅光纸的UPM二期、年产35万吨LWC的江西晨呜。如果这些新增产能均在国内消化,则将带来价格的极限冲击。但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由于各厂家的理性操作,即将投产的新项目并不一定带来市场的重大负面冲击。如江西晨鸣在试车期间及投产初期将以新闻纸作为生产对象;如若生产LWC,则将借助SAPPI,新茂林等的国际通路;并采用国外代理商包销方式,从而减少国内市场的投放量。再者金东及UPM,也将会积极利用自己固有的外销通路,尽力参子国际市场。毕竟扩大国内销量,压低国内售价,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是任何一家有远景
规划的企业所不愿看到的。
第五.铜版进口量将呈逐年下降:随着国内企业综合实力的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日趋提高,营销网络日益健全,国内企业的产品已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所以,一般贸易进口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综合客观评价,刚刚过去的2004年,不管铜版纸生产企业的价格调整动作成功与否,但确实是个难得的价格年;展望2005,不管过去的总结会对未来产生何种影响,不管未来的走势何去何从,有一点笔者认为较为重要,且急需国内的厂家仔细琢磨、研判,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分享蛋糕,不如做大蛋糕!厂家更应着手行业市场的细分,积极利用新投产项目,分析各自企业原有的客户群,进一步进行客户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销售区域优化。只有真正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客户的心声,才能用自己个性化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去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