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家具回归生活

设计师在会客空间中,将墙上的古典窗棂与现代的沙发、茶几相结合。
传统家具如何回归我们的生活空间,不仅是老家具发烧友感兴趣的话题,也是近年来艺术家们关注的课题。当然,由于艺术追求和价值观的不同,他们在热情接纳传统家具的同时,更在思考一个深层次问题:即如何使传统的家具适应今天的生活空间,如何在传承中国古典家具人文精神内核的同时,以革新后的造型和与环境相和谐的姿态获得更多的掌声。
中国的营造技术在秦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里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在家具制造方面,也达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十分精湛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家居器物独特的造型美、材料美、工艺美和文化美。从这些美中透露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民族、地域的特色,更能展现中国人民内在的精神品质、审美品位和特有的“家”的观念。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清王朝闭关自守的愚昧政策及对民间工艺宫廷化的误导,加之知识阶层对民间工艺的审美渗透遭到了无情的阻遏,这就使得中国的家具设计与制造钻进了牛角尖。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不惜工本,繁复绮丽;在鸦片战争后国力衰退时,又趋于粗疏、桃代李僵。故而古典家具到了晚清,已是夕阳西照。
近年来,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城市人的生活起居习惯与日用器具有被外来文化“同化”的危险。价值观的“单一化”和生活的“标准化”,使具有传统的中国造物文明丧失了独有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在家具设计和制造方面,也大多是西洋家具的翻版,或对西洋家具拙劣的模仿。传统工艺、技术严重流失,民众对本国的文化丧失了自信的同时,也丧失了审美的判断力和创造力。这种历史前后的强烈反差,让人深思。
所以,将优秀的传统中国居住文化和中国的民艺设计、工艺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相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国,推陈出新,成为当今设计艺术的新课题,也是一个民族对自身优秀文化自信的表现。2003 年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共同主办了一场《家——从传统到现代》为主题的展览,作为上海美术大展的一项内容,这个设计艺术大展就是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演绎,构筑一个蕴含中国人文内涵和现代审美精神的温馨家园,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造物文明回“家”。同济大学城规学院、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十几所高校各自推出了共76件精彩作品,从观念、伦理、功能、材质、环保和技术等角度,对传统家具进行重新解读,提出了对“家”的营造构想,并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观众定能从中感悟到在艺术生活化的主张下,家居会有更大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