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一遍遍洗手?
是谁在强迫她一遍遍洗手?
是谁在强迫她一遍遍回家看门锁好没锁好?
是谁在强迫她一遍遍往厨房跑,看煤气是否关好?
强迫症是如何形成的呢?怎样让这个症状快速消失呢?
什么是强迫症?就是心里有些期望有些需要没有满足,导致出现的焦虑、无聊或恐惧的情绪,为缓解这种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心理痛苦,便产生所谓的一些自知没必要出现但又不由自主表现出来的持续性不良肢体动作或思维方向,并为这些不良肢体动作或思维内容存在心理上痛苦不堪。‘、==
之所以称之为不良,是因为那些不良的肢体动作或思维内容更不是当事人所想要的,让当事人很痛苦的。为什么不是当事人所想要的还那样去作呢? 因为当事人不知道如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弄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暂时用它们来缓解或填补,因为这种缓解方式或填补内容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让一段生活或生命没有质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能验证生命的是时间,让时间有效的是社会及个人发展价值。
空空耗费了生命时光,没有任何收获,使得当事人非常痛苦。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即所有的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类心理障碍患者,都是积极向上的人,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人,努力追求高生活质量的人。同时也都是聪明智慧的人,只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罢了。
不管是抑郁症强迫症还是郁躁狂轻躁狂恐怖症,归根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只要是心理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当事人不自寻绝路不中断自救,总是会好的,心理问题不是不治之症。所之你以还没有好,原因大约有两个,一、自己还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二、还没遇到和你相匹配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一直去努力去体验,你会有所收获的。
是她自己咯~~
强迫症是一类以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症,强迫症的症状特点为自我强迫,即症状是属于病人自我而非外力所致,它违背病人的意志反复出现,病人又无法控制,病人自觉其不合理或毫无意义,力图摆脱和抗拒强迫内容,症状强迫性的出现与病人内心对该症状对抗引起病人的焦虑和苦恼。中医学没有强迫症病名,它的症状与中医“惊悸”“怔忡”相似,一般虚证较多,但也可以有实证。
积极求医吧~
参考文献:http://www.jhjsw.com.cn/html/item-class-3.html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图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临床表现]
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一、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一)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二)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三)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四)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五)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二、强迫动作:
(一)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二)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三)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四)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三、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病程和预后]
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持续多年或时轻时重。病前性格特征明显、发病年龄较早和病程较长者,预后欠佳。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不显著、病程;较短、无阳性家族史者的症状也有可能自发缓解。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强迫症表现,但内容逐渐变得荒谬不可理解、无焦虑、痛苦等相应的情绪反应;自知力差,不积极要求治疗或否认有病而拒绝治疗;随着病程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逐渐显露。
二、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因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可产生抑郁情绪,甚至出现消极观念,但从无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的对外界缺乏兴趣、思维迟钝、行为缓慢及情绪低落有别。
三、颞叶癫痫:偶可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呈发作性,并有其它颞叶癫痫的症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等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
三、其它:电抽搐治疗适用于强迫观念强烈,并伴有浓厚消极情绪者,对症状顽固、久治无效,极端痛苦的患者,可试用精神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百度
她的意识。
对于这样的人,可以先从让她减少洗手次数开始。
如果她原来每天洗50次手,
那么现在减少到30次,
如果做不到就给她惩罚,
要狠一点,下次让她想到洗手就感到害怕。
以后慢慢减少洗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