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电不再议价 明码实价背后或藏陷阱(2)
明码实价后 有些产品价格并未触底
卖场的工作人员称:“以前标是一个价,卖是一个价。两千块钱的东西可能标个两千五六,然后消费者买的时候我说最低两钱三四,如果买的多可以再便宜一百左右,实际上我还赚着了。而现在,标一万,我就只能卖这个价钱了,一分钱也少不了。”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这个价格是厂家和渠道之间的谈判,根据各自的议价能力来沟通上下的空间,对于消费者来讲的话,就看着价格很高,然后把价格一谈就谈下来了,但这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明码实价就跟在超市买东西一样,是多少钱就多少钱,这对消费者来讲是好事儿。
另外,笔者在其中一卖场的电视柜台前看到一款明码实价为是13999元电视,当笔者询问这款电视有没有优惠时,虽然工作人员刚开始说没有,但在笔者的几番述说下,工作人员到办公电脑查询一番后称:“我最低给你做到一万两千五左右。电脑里有上限的,你要低于这个上限,开票是开不出来的。”
看来这讨价还价的空间仍然存在,明码实价距离最低价格还有接近1500元的差距。笔者也曾咨询过家电卖场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告诉笔者:“明码实价后消费者看到的价格基本上就是实际交易的价格,不过,如果消费者一次性消费很高的话,我们会和总部申请,如果批下来了或许还会有些优惠,不过也优惠不了多少,毕竟现在的价格浮动的空间很小很小。”
第4页:虽明码实价 购买仍需三思
●明码实价 消费者是否认可?
笔者在卖场上了解到,一些消费者在面对明码实价时,如果促销员称一分钱不便宜,他们随即转身就走了。促销员称,他们现在需要向顾客反复解释“明码标价”的规定。在消费者的印象中,买家电就要讨价还价,哪怕便宜几十元都行,这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个惯例。
卖场产品均明码实价 价签摆放统一
一位消费者跟笔者说:“虽说商家现在明码标价了,但这里面的价格是不是还有水分,如何才能买得心安理得呢?”的确,这个问题是众多消费者心中的结。就如前面提到的那款一万多块钱的电视,在笔者的再三诉求下,还是便宜了一千五百元左右,看来一些家电还是有一定的砍价空间的,倘若消费者看到标价后直接就买了,这差价谁来补偿?
●虽明码实价 购买仍需三思
如今许多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家电,一是网购便宜;二是不用议价。笔者对比了一下如今卖场家电的价格仍然高于网上的,一位卖场的工作人员称,网店不像卖场,没有房租的压力,卖场的价格很难和网购的价格持平,不过卖场也有卖场的好处,网购也有网购的不便。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在网上购买的话,看不到产品,另外退换货也麻烦,实体店相对方便一些。
虽明码实价 购买仍需三思
如今,虽然实行了明码实价,和网购一样不需要议价了,但是有些产品还是有一定的议价空间,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还需货比三家,不要听信其中一家促销员的美言,对于看中的产品,事先在网上查好报价,以作购买的参考。
●写在文后
“明码实价”其实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消费者由于消费习惯不同,讨价还价的心理犹存,因此,对这种“一口价”还得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
如今,“明码实价”刚开始实行,一些卖场的产品仍然有议价的空间,但是,卖场原本的虚假价格已经向行业价格规范靠近了一步,不过距离老百姓心中期盼的价格真实仍有一步之遥。
这最后的一步或许也是最难实现的一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家电销售行业的大势所趋,最终它将会成为常态并被老百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