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中小企业要打破融资政策玻璃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会议提出,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
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的情况下,中央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但是,这些扶持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关键要看一些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玻璃门”能否打破。
谁也不能否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已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主体。然而,他们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遭遇了种种不公平待遇。实践中中小企业在一些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普遍遭遇了“玻璃门”现象———很多鼓励性政策就像被挡在玻璃门背后一样,看得见却享受不到。这些行业和领域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中小企业进入,但都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和从业资历等各种理由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使得中小企业实际上进不去,或进入后生存困难。
以石油行业为例,虽然中国石油市场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然而,由于随之而来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油企的油库容积须达到1万立方米、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使得众多中小企业遭遇“玻璃门”,只好望而却步。特别是近年来在国际油价疯涨、国内油价倒挂情况下,没有固定油源的民营油企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据报道,由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对民营加油站停供成品油,全国3万多家民营加油站面临生存危机,油荒愈演愈烈。据统计,全国660余家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仅剩100余家;45000多家民营零售加油站,已关门三分之一;100多万就业人员已有数十万下岗失业。
又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部门虽然多次发文要求解决,但是,金融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是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有调查显示,在我国现有的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发生资金短缺的高达70%左右。即使在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总额虽有所增加,但其信贷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重却没有增加,有的省或市甚至是下降的。
因此,有关部门不妨借中央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之机,对事实上影响到中小企业发展的“玻璃门”做一番统计、分析和清理,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