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选型:前期调研不足导致的恶果
【eNet硅谷动力专稿】笔者毕业之后,从事的第二份工作是给一家服装企业做信息化负责人,主要负责公司的ERP项目。那时,由于服装行业的ERP刚刚起步,所以,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比较少。故笔者在项目选型的过程中,犯了比较多的错误。最主要的就是项目选型之前需求调研不足,导致企业的许多需求都无法对号入座。
笔者在这家服装企业上任后,企业一把手就要求我在半个月内开始实施ERP项目。那时,这家企业一方面是迫于投资方的压力。因为ERP项目在我的上任手中已经拖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什么进展。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当时在国内服装行业是数一数二的。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急需要一款好的管理软件,来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所以种种原因,促使企业快快上ERP系统。
迫于这种压力,笔者不得不速战速决。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需求调研的情况下,就草草的选择了一款ERP产品。但是,当项目实施的时候,才发现企业的很多合理需求在这款ERP产品中难以对号入座。最后不得不进行二次开发或者采取折中的处理方式。
失败一:时间不足难以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
笔者从接受企业的任命,开始进行ERP项目的相关工作,到跟ERP合作伙伴签订合同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在这一个星期时间中,笔者根本没有时间跟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而基本上是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对上任留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看看是否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内容。二就是跟ERP软件供应商进行洽谈,在听他们的“宏伟大论”。所以,对于用户真正需求,笔者了解甚少。这就导致来在ERP项目选型的时候,无法以事论事。
经验教训: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无知。从那次事件过后,给了我两个深刻的教训。一是“折子不能相信”。笔者那时由于过度相信前期收集的书面资料,而忽视了去倾听员工的真正需求。这导致笔者的认识只停留在书面的层次上。这让我在选型的时候,没有抓住用户的真正需求。像边角料的管理、服装色号的控制等等,在选型的时候,都没有发现。二是即使时间最不足,前期的需求调研仍然不能够忽视。否则的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面时间虽然省了,但是后期项目推进就会到处碰壁。项目周期反而会延长。确实,后来由于很多需求在ERP系统中找不到现成的解决方案,为此,不得不进行很多二次开发,或者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法,则大大影响了项目的进度。
失败二:需求无法对号入座,导致了大量的二次开发。
前期需求调研不足,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需要对ERP系统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由于笔者前期对企业用户的需求了解不够透彻,在选型的时候,基本上不是按用户的需求在对ERP软件进行选择。而是按自己的主观印象与以前的机械制造业的ERP项目经验在对ERP软件进行过滤。这导致了服装企业很多特有的需求,如对于服装大小号、色号的管理,如对于服装计件工资的需求,如对于流水线生产工艺的管理等等,都没有深刻的了解。若让笔者现在重新对ERP系统进行选型的话,笔者就会把这些需求一一列出来,然后让对方在软件中进行模拟。只有这些主要需求大致能够实现,笔者才会考虑采用这款ERP软件。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由于考虑欠周,导致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需求大多要通过二次开发实现。经验教训:
对于ERP系统这种套装软件来说,过多的二次开发是劳命伤财的事情。一方面,过多的二次开发,会破坏ERP系统的稳定性。其次,ERP系统的二次开发,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有时候,在ERP系统的原有功能上进行修改,比开发一个新功能还要麻烦。因为需要考虑这个需要修改的功能跟其他现有功能的关联性。而且,还需要进行一些全面的测试。另外,软件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也不会配备很多的二次开发人员。企业进行二次开发的话,往往需要排队等候。所以,二次开发的周期往往比较长。第三,对于企业来说,二次开发往往需要付出比较昂贵的开发费用。大部分ERP系统对于二次开发来说,是独立收费的。也就是说,不包含在项目实施费用与软件授权成本中。有些企业甚至对二次开发进行“惩罚性”收费。所以,二次开发的成本往往是比较贵的。
像笔者这次这个ERP项目,软件授权费用与软件授权成本为50万。但是,后来统计下来,软件二次开发的费用就达到了12万,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而因为这些二次开发无法及时完成,笔者不得不调整了项目的进度,整整往后挪了一个半月。那时,还有部分二次开发是在ERP项目上线后才逐渐完成的。
那时,若在选型之前,能够花这一个半月时间去进行需求调研的话,可能这个EPR项目就不需要进行这么多的二次开发费用。不但可以帮助企业省下一大笔费用,而且,还可以保证项目的周期。
所以,从这次以后,笔者在负责ERP项目的时候,一定会先对企业进行充分而细致的需求调研。从而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二次开发数量。
失败三:软件功能不足,却由企业来买单。
在实施顾问对企业进行需求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需求无法在ERP系统中实现。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合同已经签订,项目已经启动。所以,对方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我们这边。对于无法实现的需求,让我们企业掏腰包,进行二次开发。
虽然说,对于ERP系统开发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这个费用是应该有我们企业来承担。但是,若由于软件功能本身的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常规需求,此时,仍然要我们企业来承担这个费用,那就有点过了。可是,那时没有谁能够判断这个需求是常规的需求还是企业的特殊需要。合同签订了,企业首付款也已经付了。此时,主动权就在软件公司了。另外,由于公司上层要不惜任何代价的把这个ERP项目上上去,企业不得不向他们屈服,为软件功能的不足来买单。
后来笔者对其他ERP软件的了解,其实,有些ERP系统已经实现了这方面的功能。那时,笔者若有时间了解企业需求,多考虑几个ERP系统的话,则就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二次开发费用。
经验教训:
虽然说,ERP项目能否取得成功,软件本身只是起到了一个次要的作用。但是,软件功能不足,则直接跟项目的成本挂钩。软件功能欠缺,企业需求难以对号入座,就意味着企业要为此进行额外的开支。如进行二次开发或者采用第三方的插件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企业买单的。而这往往是ERP项目中的冤枉支出。
虽然最后这个ERP项目还是上线了,而且,到现在为止,运行的还算不错。但是,笔者现在回头想想,当时这个ERP项目,对于我来说,还不算成功。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因为企业为此,不得不走了不少的弯路,花了不少的冤枉钱。
从这次事件以后,笔者就非常重视ERP项目前期的需求调研。虽然说,ERP项目开始后,实施顾问会对企业进行比较详细的需求调研,但是,这不能够代替企业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前期进行的内部需求确认。这是ERP项目进行选型的一个重要标准。否则的话,就可能再犯我这个项目类似的错误。
故笔者借这个机会,再次向企业ERP项目负责人呼吁,请做好项目的前期需求调研,防止企业的常规需求无法在ERP系统中对号入座。从而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二次开发成本,影响项目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