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后极简 纯极简主义的七个裂变

历经了上世纪90年代的鼎盛时期,至今仍在风靡的纯极简主义开始裂变了。欧洲的顶级设计师们经过对“后极简精神”的深度探索,幻化成备受时尚界青睐的新浪漫、新怀旧、新经典、Art Deco、高技派、创意精神、Fusion等七种风格,家居的“后极简时代”来临了。

后极简之一 极简+Fusion
从时装领域到家居设计,一直在努力寻求跨时间、跨地域、跨文化的不同风格的混搭与兼容。Fusion(兼容)的表达就像在讲述一段故事,有生活阅历的主人如同一位富有才情的编剧,能将每一件材料都编排成一个小角色,让故事变得生动。在家居界,Fusion代表一种罕见的独特品位,传输着主人对于生活的深刻领悟。
怀旧风格的装饰性墙板与极简铝框厅柜的搭配,颠覆既有规则,融合大胆而又不留痕迹。
整体以极简风格为线索,来自丛林的野性皮毛为语言,对混搭进行贴切描述。
后极简之二 极简+新浪漫
时尚的空气正在转变,当社会的价值观产生变化和动荡的时候,成就了以女性主张为核心的新浪漫主义的崛起,浪漫柔美的饰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家居环境之中。
不确定的、多元的,丰富的生活阅历使知识女性多愁善感的情绪在家居空间得以一览无余的倾泻。
在残缺与破败中发现不完美的美也是新浪漫主义的一个表现。女性对于时尚的深刻洞察力愈发纵容其傲慢的审美态度,为什么要新?为什么要完美?只有对时尚拥有遥遥领先的把握和深刻洞察的知识女性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对残缺美、破败美的钟情绝对是一种傲慢的风格,只属于那些看透时尚、不愿与潮流为伍的女子。
鲜艳的色彩对比令居室空间充满精神性和表演性,丰富的生活阅历、多愁善感的情绪得以展现。

后极简之三极简+高技派
高技派源于人们对未来高科技的一种创意构想。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新技术、新材料认识的不断加深使得空间的表现形式发生改变,摒弃一味炫耀复杂空间与高端技术,而使空间成为纯粹技术现象的低级手段,在科技与艺术之间准确拿捏,用技术为生活服务,这才是创意精神的本质。
这样的空间属于渴望彰显个性的都市新贵,追求精美绝伦的外观,更注重内在科技含量及时尚功能。
后极简之四极简+新经典
当设计成为一种语言,用来表达人们的生活方式时,就会变得游刃有余而没有界线。新经典代表了一种性格中的冷静之美,一种不喜亦不惧的平衡姿态。优雅含蓄、装饰考究的家居空间,宽框家具,整体视觉上很简洁,亦不乏令人踏实的温厚之感。
超高靠背和扶手的“海明威”沙发与顶天立地的L型书柜相得益彰,尽显知识分子的书卷气质。
经典的板式衣帽间,木板的承重力强,功能区域分隔明显,开放式设计使衣物随手可取。
后极简之五极简+Art Deco
森林藤蔓、大朵花卉、昆虫蝴蝶……纷纷幻化成千变万化的曲线,一系列镂绘着夸张图案的剪纸、屏风、布艺等饰品将居室营造出独特的梦幻气氛。
Art Deco以其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设计师将从森林、原野中获得的灵感挥洒于家居设计中,原本静谧的空间流露出华丽的气质。大朵花卉、森林蔓藤、蝴蝶蜻蜓等图案被大胆地运用于厅柜柜门的装饰中。

后极简之六极简+部落文化
都市游牧情结是一种情感和精神,它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点滴。
于是,自然、单纯的物件开始出现在城市中。西班牙、墨西哥、东南亚等每一种原创的地域文化风格与极简相遇,迸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用热带的椰树、充满神秘感的非洲木罐、刺激的未来黄、主次分明的灯光来营造一个完全个人化的精神世界。
厌倦了物质社会的功利和复杂,在家中用自然、单纯的物件表达自己的情感。
后极简之七极简+新怀旧
经过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老旧时尚的洗礼,再定义的、有设计感和高级感的欧洲古典风格,称为新怀旧。
只有将装修、家具、后期配饰进行系统地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塑造真正的新怀旧风格。
奶酪黄、朱砂等色彩重新流行,大理石壁炉、双色仿古拼花木地板在充满怀旧感的空间中得到响应。
厅柜同时也是书柜和电视柜,多格的储物设计为普通的柜体赋予了更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