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逼宫蒋介石 孙立人三次婉拒兵变被囚33年
曾经远征缅
甸抗日战场的国民dang将领孙立人1955年被怀疑试图兵变推翻蒋介石,因此被囚禁了33年。美国政府1992年开始解密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台关系的有关档案,这批秘档分别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中国科、中央情报局、麦克阿瑟和柯克私人档案,通过这些档案可以看到,从1949年到1955年间,美国方面在对蒋介石失去信心之际,曾多次派人游说孙立人推翻蒋介石、主政台湾,孙立人至少有三次予以拒绝。
在缅甸抗日战场上,孙立人率领新38师和以后的新1军,与日军连续作战,所向披靡。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受到盟国政界要人及众多盟军将领的尊敬。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孙立人颁发丰功勋章。6月17日,孙立人应邀到英国访问。在英国陆军部,英国女王授予孙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以答谢新38师114团在缅甸孟拱郊区援救英印军第3师77旅的友情。6月23日,孙立人又应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邀请赴美访问。
1948年-1949年:试探孙立人
早在1948年底,国民dang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开始积极寻找可能的替代人选,并对麦克阿瑟誉之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台湾,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
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莫成德1949年2月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报告:“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不必听命蒋介石,亦毋须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专为台湾谋福利。孙立人的经验也许不足,但其他条件却甚合适。”艾奇逊当即指示,可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商量,伺机向李宗仁提出以孙立人代替陈诚。
莫成德1949年5月回国,向艾奇逊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由孙立人主持台湾政局,以此作为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6月23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凯南向国务院和国安会提出处理台湾问题报告书,其中就有“邀请孙立人将军加入占领军的新政权,如孙愿意接受,则美国分化国民政府驻台军队的合作,即告成功”;“通知蒋介石,如他愿意留在台湾,当以政治难民之身份相待”。
当时,美国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与艾奇逊一样,积极推动倒蒋运动。这年秋,他派莫瑞尔去找孙立人,莫瑞尔以印缅战场战友的身份探孙立人的底,孙立人大发牢骚,但未正面回答他的提问。
美国驻台湾大使馆代办斯特朗和前美国驻台北领事克伦兹1949年12月抵台,与孙立人接触,明确表示,如果孙立人愿意控制国民政府,美国将予以全力支持,孙立人婉拒。
美国方面并没有放弃努力。1949年底,蒋介石的心腹郑介民赴美,美国西太平洋海军司令白吉尔对露骨地对他表示,必须任命一位新的台湾省主席,否则他们将撤出台湾。12月28日,白吉尔诘问台驻美武官为什么“台湾防卫司令”孙立人没有“充分的权力”,白吉尔还对蒋介石密使称,必须兑现授予孙立人全权的诺言。
1950年:紧锣密鼓地筹备
而当时的美军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也于1950年1月派其情报处长韦龙比访问台湾,声称,如果蒋介石不愿离开台湾,则不应干预行政,麦克阿瑟可以派人相助,被蒋介石断然拒绝。2月21日,麦克阿瑟竟然不与蒋介石打招呼,直接派专机去台湾接孙立人。孙为了表示“清白”,请求台湾省主席陈诚核准。孙立人到东京会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希望他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并表示将尽力提供军援。
在麦克阿瑟以军人的莽撞姿态向蒋介石示威的时候,美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分别拟定了《台湾政变草案》和《台湾可能的发展》。《草案》建议以孙立人为指挥官,以“反gong、保台、联美”为主旨,对蒋介石实行软禁或放逐。《发展》则说:“最近几个月,各种报道均暗示,受过美国教育、现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正计划发动政变,使蒋介石成为有名无实的领袖,同时并铲除其亲信。目前有几项因素不利于在此时发动政变。有关政变的谣言广为流传,蒋周围的人亦已知悉。此外,孙立人缺乏政治经验,对军政领导人欠缺影响力,显示他也许没有力量从事造反。如果未获美国事实上的支持,将不可能发动政变。”
在美国日趋明白地将政变计划付诸实施的感染下,孙立人也开始改变其暖昧立场。1950年3月,美国巡回大使吉塞普向艾奇逊报告:“孙立人将军陷于困境,他向我抱怨无权指挥海空军,亦无人在‘宫中’帮他说话。”曾经远征缅
甸抗日战场的国民dang将领孙立人1955年被怀疑试图兵变推翻蒋介石,因此被囚禁了33年。美国政府1992年开始解密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台关系的有关档案,这批秘档分别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中国科、中央情报局、麦克阿瑟和柯克私人档案,通过这些档案可以看到,从1949年到1955年间,美国方面在对蒋介石失去信心之际,曾多次派人游说孙立人推翻蒋介石、主政台湾,孙立人至少有三次予以拒绝。
在缅甸抗日战场上,孙立人率领新38师和以后的新1军,与日军连续作战,所向披靡。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受到盟国政界要人及众多盟军将领的尊敬。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孙立人颁发丰功勋章。6月17日,孙立人应邀到英国访问。在英国陆军部,英国女王授予孙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以答谢新38师114团在缅甸孟拱郊区援救英印军第3师77旅的友情。6月23日,孙立人又应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邀请赴美访问。
1948年-1949年:试探孙立人
早在1948年底,国民dang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开始积极寻找可能的替代人选,并对麦克阿瑟誉之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台湾,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
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莫成德1949年2月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报告:“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不必听命蒋介石,亦毋须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专为台湾谋福利。孙立人的经验也许不足,但其他条件却甚合适。”艾奇逊当即指示,可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商量,伺机向李宗仁提出以孙立人代替陈诚。
莫成德1949年5月回国,向艾奇逊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由孙立人主持台湾政局,以此作为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6月23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凯南向国务院和国安会提出处理台湾问题报告书,其中就有“邀请孙立人将军加入占领军的新政权,如孙愿意接受,则美国分化国民政府驻台军队的合作,即告成功”;“通知蒋介石,如他愿意留在台湾,当以政治难民之身份相待”。
当时,美国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与艾奇逊一样,积极推动倒蒋运动。这年秋,他派莫瑞尔去找孙立人,莫瑞尔以印缅战场战友的身份探孙立人的底,孙立人大发牢骚,但未正面回答他的提问。
美国驻台湾大使馆代办斯特朗和前美国驻台北领事克伦兹1949年12月抵台,与孙立人接触,明确表示,如果孙立人愿意控制国民政府,美国将予以全力支持,孙立人婉拒。
美国方面并没有放弃努力。1949年底,蒋介石的心腹郑介民赴美,美国西太平洋海军司令白吉尔对露骨地对他表示,必须任命一位新的台湾省主席,否则他们将撤出台湾。12月28日,白吉尔诘问台驻美武官为什么“台湾防卫司令”孙立人没有“充分的权力”,白吉尔还对蒋介石密使称,必须兑现授予孙立人全权的诺言。
1950年:紧锣密鼓地筹备
而当时的美军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也于1950年1月派其情报处长韦龙比访问台湾,声称,如果蒋介石不愿离开台湾,则不应干预行政,麦克阿瑟可以派人相助,被蒋介石断然拒绝。2月21日,麦克阿瑟竟然不与蒋介石打招呼,直接派专机去台湾接孙立人。孙为了表示“清白”,请求台湾省主席陈诚核准。孙立人到东京会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希望他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并表示将尽力提供军援。
在麦克阿瑟以军人的莽撞姿态向蒋介石示威的时候,美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分别拟定了《台湾政变草案》和《台湾可能的发展》。《草案》建议以孙立人为指挥官,以“反gong、保台、联美”为主旨,对蒋介石实行软禁或放逐。《发展》则说:“最近几个月,各种报道均暗示,受过美国教育、现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正计划发动政变,使蒋介石成为有名无实的领袖,同时并铲除其亲信。目前有几项因素不利于在此时发动政变。有关政变的谣言广为流传,蒋周围的人亦已知悉。此外,孙立人缺乏政治经验,对军政领导人欠缺影响力,显示他也许没有力量从事造反。如果未获美国事实上的支持,将不可能发动政变。”
在美国日趋明白地将政变计划付诸实施的感染下,孙立人也开始改变其暖昧立场。1950年3月,美国巡回大使吉塞普向艾奇逊报告:“孙立人将军陷于困境,他向我抱怨无权指挥海空军,亦无人在‘宫中’帮他说话。”
腊斯克于5月30日向艾奇逊提出长篇报告建议:应告知蒋介石,要他离开台湾,将权力交给孙立人,然后,由联合国决定台湾前途,台湾获托管后,即宣布撤销杜鲁门1月5日决定不协防台湾的声明。美国国务院倒蒋态度日趋明朗。其实,早先,美国防部曾由坎拿德提出一份计划:由孙立人担任陆军总司令,由一群自由主义分子在胡适领导下组阁。
美国国务院6月19日制定出在台实施政变的机密计划。这份计划规定:(一)美国如要达成防卫台湾的目的,蒋介石及其dang羽必须离开台湾,将一切权力交给由美国确定的中国人领袖;(二)上述步骤完成后,美海军驻防台湾海域,以防止中gong攻台或台湾“反攻”大陆;(三)如蒋抵制这一计划,美国应派出密使“以最严密的方式”通知孙立人,如果他愿意发动政变,则美国提供必要的军援。
档案显示,此密使为美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他被蒋介石称为“我中国最良之友人”,1949年到1950年初,为台湾在杜鲁门政府的禁令下购置大批武器立下了汗马功劳。孙立人主动将一封密函送交柯克。孙立人在信中提出愿意领导兵变以除掉蒋介石,但要求得到美国支持,至少是默许;他表示,一旦掌权,将制止腐败,并在对付共产dang方面,更具弹性(即不强求反攻大陆)。
杜鲁门当时虽未立即作出决定,艾奇逊等紧张地部署政变前的准备措施。6月23日,腊斯克与胡适在纽约会晤,正式要求胡出面领导反gong亲美的自由派内阁以取代蒋介石,胡适表示毫无兴趣,还指责美国在盟友遭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不过,胡适认为蒋介石不宜再做台湾的总统。第二天,胡适在宋子文在场的情况下,向顾维钧报告了此事。
据档案显示,美国务院拟定的政变日期是6月最后一个周末,并决定在政变前,蒋介石“必须被解除权力”。然而,25日晨,朝鲜战争爆发,艾奇逊等面面相觑——他们知道,美国在朝鲜激战的时候,无法台湾发动政变。
1953年:大势已去
此时,孙立人已被蒋经国主导的政工特务监视。1953年3月21日,美国民主dang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访问台北,约孙立人会面。据称:“孙立人显得不太自在,声音压得很低,显系担心房里装有窃听qi。”孙立人对史蒂文森说,马歇尔1946年对国民dang贪污腐化、没有效率、众叛亲离的批评“绝对正确”。他表示,国军仍然是不错的,亦有望反攻大陆,但其领导层不行。但是,孙立人的一番慷慨陈词并没有获得史蒂文森的任何承诺,相反,却为蒋经国的特务提供了“谋叛”的又一证据。
1954年-1955年:囚禁孙立人
孙立人1954年6月24日被调为参军长,实际上脱离了军队。12月,美台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台湾成为美国封锁中国和苏联的环太平洋岛屿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蒋介石不再担心会与美国决裂。
台湾陆军少校郭廷亮1955年5月25日被捕,在审讯中称,时任总统府参军长的孙立人指使他在军中联络了大批军官,并派人侦察台湾阳明山西子湾、总统官邸等敏感地区的地形,企图以武力实行“兵谏”。此后又不断有传言称孙立人试图兵变。8月2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以陈诚为首的九人小组调查孙立人。同时,又下令成立监察院五人小组进行调查。1955年10月31日,台湾陆海军军事法庭作出判决,孙立人从此被软禁33年之久。
1988年:解脱
直到1988年3月20日,孙立人才重获自由。两天之后,郭廷亮发表声明,说他当年是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指使下诬陷孙立人的。两年之后,孙立人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