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
无家别 作者: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败阵,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正是描述安史之乱时,杜甫四十八岁,自洛阳返回华州,沿途所见。纷乱凄惨,满目疮痍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
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