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度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奥伊格拉布尔(Roy J.Glauber) 、约翰哈尔(John L.Hall )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汉什(Theodor W.Hnsch)。
美国科学家DM李、奥谢罗夫、理查森因发现在低温状态下可以无磨擦流动的氦-3,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 E.鲁斯卡 德国 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1架电子显微镜 G.宾尼 瑞士 H.罗雷尔 瑞士 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 参考资料:|| 1986年
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体物理学的成就 钱德拉赛卡尔 W.A.福勒 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大学的钱德拉赛卡尔(Subrahmanyan Chandrase
1963 E.P.维格纳 美国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和应用对称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贡献 J.H.D.詹森 德国 M.G.迈耶 美国 发现原子核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
196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加州大学的格拉塞(Donald A. Glaser,1926-),以表彰他发明了泡室.
1958年12月10日第五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苏联科学家切伦科夫、弗兰克、塔姆因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桑格因确定胰岛素分子结构获诺贝尔化
1955年W.E.拉姆(美国人) 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P.库什(美国人) 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1952年F.布洛赫、E.M.珀塞尔(美国人) 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1952年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法国)
核乳胶的发明 鲍威尔 1950年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