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语见《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曹髦召近臣共商对策时,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参考资料: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Idiom/SHL-DL/SHL-DL-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
A: 论语 论语
论语
在《论语》里,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见义不为,无勇也。” 见义勇为,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义,宜也。就是指应该做的事。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
买椟还珠 成 语: 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
在《论语》里,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说,如果看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却不做,那就是没有勇气。这就是常用成语“见义勇为”的出典。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