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职位比太师高吗?
“宰”字最初的意思是总管,后来引申为官职的通称,;“相”字则有辅佐之意,与“宰”的含义差不多。春秋战国时代,“宰相”指的是普通的贵族或者与文官,将“宰相”一词视为辅佐君王,统领群臣的重臣,是在秦后。除了辽代有宰相一职外,其他朝代均没有设所谓的“宰相”之位。所以“宰相”只能算是一个俗称,指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统领百官、总揽政务的最高负责官员,但并非是正式的官职名称。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这些职位只是个虚衔,无非是表示荣誉罢了,并无实权。
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