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贫不笑娼是什么意思呀
笑贫不笑娼,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当下一些人的观念。也昭示了金钱的力量和贫穷的可怕。许多人就说,只要能挣到钱,做什么都成,现在是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谁还追究这钱的来历啊,富贵就成。在这种心态下,许多人为了钱,的确是不择手段。什么都干,什么都敢干。的确,一个人只要在道德上放了自己一马,那眼前的路肯定就宽了许多;如果大着胆子再放自己一马,眼前的路就又会宽出许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意识上放纵自己,终会把自己放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一个人一旦无法无天了,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
现在,真的是笑贫不笑娼吗?
表面上说,在这个发展经济的时代,大家都一门心思地在奔富贵,做什么都成,富就是目的。仿佛没有人在乎人的修养了。其实,这是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许多人意识上出现的“误区”,因为有了这个误区,一些人就试着堕落。以为现在一切都在大变,谁还在乎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傻瓜才讲究道德呢。似乎这道德是做给别人看的,现在再也用不着做给谁看了。恰恰不知,一个人修炼道德,为的是他自己。人生在世,为的不是金钱,贵的更不是财富,而是要把自己修炼成真正的人。一步一步地不断地修炼,才是人生的目的。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人们的称道。说是笑贫不笑娼,其实又有哪一个人能真正做到笑贫不笑娼?无论社会怎么变,大众心里的那个“道德”还是存在的。所谓“笑贫不笑娼”,不过是人们对道德水平下降所发出的一句感慨,一句反讽。谁要是真的以为就是这样了,大家真的是笑贫不笑娼了,因而放松了自律,那才是真正的傻瓜呢。
社会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在变,这是事实。经济政策的改变,必然导致道德的裂变。但是,以为现在是“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了,那不仅是对现在世道人情的无知,更是对人性的曲解。人性,从来就不会做到笑贫不笑娼,有时候可能会做到不笑贫,但任何时候都不会做到不笑娼。就算有的人当着当事人的面说“不笑”,可是背过身时是一定会笑的。倒不是这个人多么会做“阴阳脸”,而是人性的作用,在那一时那一刻驱动着人必然如此。
因为在人的本性当中,有“神性”的一面。人达不到“十全十美”,但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却是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的召唤。这也是为什么“神人、圣人、至人”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原因。相信“笑贫不笑娼”的人,不仅是对人性的愚昧无知,更是对自我的欺骗——自己骗着自己堕落。
果单纯从道德角度看,我觉得笑贫不笑娼是一种非常荒谬而无耻的态度,但事物的存在总有它的道理,笑贫不笑娼能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迄今仍有市场,背后肯定暗合了普通人某种根深蒂固的心理。而这心理,我以为,就是“眼不见为净”。
人的五官中,视觉最重要,人借以形成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可以说,人的视线所及,基本上决定了他的思维所及(尤其是在古代)和价值判断。“眼见为实”,未经视觉检验的东西不容易在人头脑里产生强烈印象,也就不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喜恶爱憎。性产业者从事的是“见不得人”因而“人不得见”的地下工作,在存在浓厚性禁忌的中国,她(他)们的皮肉生涯究竟是何场景,嫖客之外,没有几个人亲眼目睹。人们认为性交易是一种丑恶现象,那只是一种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判断,具体到性工作者的行为或场面本身,由于不得见,很难就说它是丑的或恶的,硬要想像,由于这部分从业者相貌美的均值甚至高于其他群体,尤其是古时色艺双绝的名妓,其阴阳大交欢的盛况,恐怕还非常具有美感。从现实看,当前的性工作者绝大部分为暗娼,这些人工作以外如常人一样生活,在形象上和普通百姓并没有大的区别,甚至更讲究更光鲜。因此,从审美的意义上说,出卖性的人得到的负面评价并不多。
相反,贫穷对于个人主要是一种心理摧残,而对于他者更多的是一种虚弱甚至肮脏的视觉形象,多数时候,一个人的穷就写在他(她)的脸上。这种形象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一个穷人,尤其是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穷人,他的衣着和住处,他的用品和习惯,他的多数言谈举止,尤其是一些行为细节,确实很难具有优雅和从容的美感。曹文轩多次在其作品中描写一个饥饿的穷人吃相的不雅,哪怕这个人日后成了富翁,这种不雅也成了他的基因而难以转变。我们可以从更多影视中见到类似的乃至更为夸张的表现。而这种不穷的人对穷人广泛存在的蔑视心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双眼所见,来源于他的审美不快感。
对于同一件事物,人通常具有价值判断、情感判断和审美判断。后两者在先,而且往往左右着前者(如果只让人看加西莫多一眼,估计一万个人中会有9999人感到强烈的厌恶)。尽管有时东风压倒西风,有时西风胜于东风,但对于一般不爱思考的俗众来说,他们经常只停留在后两个层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而对于价值判断则留给他人代劳,自己人云亦云即可。从这个角度来说,笑贫不笑娼观念的出现,是一点也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