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人体的胰腺上,有一个像岛屿的细胞团,细胞团内有一种 B细胞,它分泌胰岛素,主要作用促进机体对糖的利用及蛋白和脂肪的合成。人体一旦缺少胰岛素,血液中的糖就不能被有效利用,过多的糖堆积在血管里,引发血糖升高,引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胰岛素绝对和相对不足,是糖尿病的主要生理和病理特点,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胰岛素的发现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亭发现了胰岛素,并成功地从牛的胰腺中提取和应用于临床,使众多的糖尿病患者得以救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胰岛素开始临床使用,使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更大的保障。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胰岛素并不是一种药,而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激素,它从人体的胰岛细胞分泌出来,用以调节血糖。当人体内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时,我们可以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加以补充,这在医学上称为替代疗法。
胰岛素替代疗法能很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西方国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比较普遍,而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甚至部分医务人员中存在一种认识误区,认为糖尿病患者一旦用胰岛素治疗,就像吸毒一样会“上瘾”,产生依赖性而从此终身抛不掉。这种看法不科学,或许这是出于对注射和吸毒的联想而产生的恐惧。
一个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依赖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控制病情,是由本身疾病的性质所决定的。所有的 1型和部分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细胞功能已经衰竭,不能产生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因此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否则就无法维持生命活动。传统的医学理论和经验认为,对于多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胰岛细胞功能尚好,用适当的药物可以刺激胰岛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或者采取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被机体充分利用的办法而达到正常的血糖水平,因而他们不需要依赖胰岛素。但在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感染、创伤、手术等情况,功能不全的胰岛因无法通过药物调节满足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而必须短期使用胰岛素。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可以停掉胰岛素,恢复原来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这也说明使用胰岛素“上瘾”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病情较轻,也主张尽早使用胰岛素。、 病人一旦确诊为糖尿病,体内大约已有 90% 的胰岛 B 细胞受到损伤,但其中的 40%--50%B 细胞是有可能恢复的。早期使用胰岛素,不仅可迅速解除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的损伤作用,同时也可让未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充分休息,使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得以修复并恢复功能,这是利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新的认识和发展。 2型糖尿病患者,用注射胰岛素治疗一个阶段后,在胰岛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功能后再停用注射胰岛素,改回口服药治疗,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仅凭饮食和运动控制,就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水平。例如我院所治患者边某,患糖尿病2年,随机血糖28 mmol/L,尿酮体阳性,在我院实施包括使用胰岛素的“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4周后,平均血糖控制在5.5-6.5 mmol/L之间, 不仅“三多一少”症状消除,而且停止任何口服降糖药物和停止使用胰岛素, 目前仅靠运动和饮食就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达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