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有多少国家?
北非 : 阿爾及利亞 | 埃及 | 利比亞 | 摩洛哥 | 蘇丹 | 突尼西亞
西非 : 貝南 | 布吉納法索 | 查德 | 象牙海岸 | 甘比亞 | 迦納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賴比瑞亞 | 馬利 | 尼日 | 茅利塔尼亞 | 奈及利亞 | 塞內加爾 | 獅子山 | 多哥 | 維德角
中非 : 喀麥隆 | 中非共和國 | 赤道幾內亞 | 加彭 | 剛果共和國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聖多美普林西比
南非 : 安哥拉 | 波札那 | 葛摩 | 賴索托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奈米比亞 | 史瓦濟蘭 | 南非 | 尚比亞 | 辛巴威
東非 : 蒲隆地 | 吉布地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肯亞 | 盧安達 | 塞席爾 | 索馬利亞 | 坦尚尼亞 | 烏干達
北美洲 : 加拿大 | 墨西哥 | 美國
中美洲-陸狹區 : 貝里斯 | 哥斯大黎加 | 薩爾瓦多 | 瓜地馬拉 | 宏都拉斯 | 尼加拉瓜 | 巴拿馬
中美洲-島嶼區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巴哈馬 | 巴貝多 | 古巴 | 多米尼克 | 多明尼加 | 格瑞那達 | 海地 | 牙買加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千里達及托巴哥
南美洲 : 阿根廷 | 玻利維亞 | 巴西 | 智利 | 哥倫比亞 | 厄瓜多 | 蓋亞那 | 秘魯 | 巴拉圭 | 蘇利南 | 烏拉圭 | 委內瑞拉
東亞及北亞 :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中華民國(臺灣)| 日本 | 北韓 | 南韓 | 蒙古 | 俄羅斯
東南亞 : 緬甸 | 汶萊 | 柬埔寨 | 東帝汶 | 印度尼西亞 | 寮國 | 馬來西亞 | 菲律賓 | 新加坡 | 泰國 | 越南
南亞 : 孟加拉 | 不丹 | 印度 | 馬爾地夫 | 尼泊爾 | 巴基斯坦 | 斯里蘭卡
中亞 : 哈薩克 | 吉爾吉斯 | 塔吉克 | 土庫曼 | 烏茲別克
西亞 : 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巴林 | 賽普勒斯 - 北賽普勒斯 | 喬治亞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約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阿曼 | 巴勒斯坦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 | 敘利亞 | 土耳其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葉門
西歐 : 比利時 | 法國 | 愛爾蘭 | 盧森堡 | 摩納哥 | 荷蘭 | 英國
北歐 : 丹麥 | 芬蘭 | 冰島 | 挪威 | 瑞典
中歐 : 奧地利 | 捷克 | 德國 | 匈牙利 | 列支敦斯登 | 波蘭 | 斯洛伐克 | 瑞士
東歐 : 白俄羅斯 |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摩爾多瓦 | 俄羅斯 | 烏克蘭
南歐 : 阿爾巴尼亞 | 安道爾 |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 保加利亞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希臘 | 義大利 | 馬其頓 | 馬爾他 | 葡萄牙 | 羅馬尼亞 | 聖馬利諾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斯洛維尼亞 | 西班牙 | 土耳其 | 梵蒂岡
大洋洲 : 澳大利亞 | 斐濟 | 吉里巴斯 | 馬紹爾群島 | 密克羅尼西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帛琉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薩摩亞 | 索羅門群島 | 東加 | 吐瓦魯 | 萬那杜
***共196個國家,是不計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 NATO),简称北约。截止2004年3月29日,北约成员国有26个。秘书长是夏侯雅伯 (Jaap de Hoop Scheffer) ,2004年1月上任。
北大西洋公约共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北约最初的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北约组织的基本框架
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2002年11月在布拉格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 正式成立。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至此,北约成员国已发展到19个。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 ,使北约成员国从目前的19个扩大到26个。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根据计划,北约未来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战略指挥部、战区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3个层次。北约现行的20个军事指挥机构将在未来精简到11个。在战略层次,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将合并为盟军作战司令部,它将是北约“唯一的”最高军事行动指挥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蒙斯市。另外,北约将建立一个职能性的盟军改革司令部,负责促进和监督军事改革,目标是加强培训、改善军事能力、检验和发展军事原则、通过实验评估新概念。该司令部的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在战区层次,现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将精简为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直属盟军作战司令部。这两个战区司令部一个设在荷兰的布仑森,另一个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此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立“精悍的”常设联军总部,只负责海上部署任务。在战术层次,现有的13个下级作战司令部将精简为6个,它们分布在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隶属于上述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同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5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