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之谜?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可是,大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用右手写字,用右手拿餐具吃饭,这些人被称为右利手。也有少数人偏爱用左手,他们的左手似乎比右手更重要,这就是左利手或左撇子。
在现实生活中,左撇子常常会陷入窘境。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好像都变反了:球形门把手到了门的另一边,汽车的变速器在相反的位置上,罐头刀的把手装反了,开起罐头来方向也正好相反。
1980年,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弗赛德市,左撇子警官温伯恩火冒三丈,因为上司坚持要他按规矩把枪套挂在身体右侧。在西雅图市,左撇子邮政职员格林被告知,必须按照正规程序,用左手拿信,右手拣信。后来,温伯恩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格林也获准继续用左手拣信。然而,他们仍然和其他左撇子一样,生活在充满烦恼的世界里。
为何左撇子极少
在人类中,左撇子的人数远远少于右利手。在这方面,国内外的科学家都作过一番调查。比如, 198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研究单位调查了近2万人,调查项目有10个:握笔、用筷、掷东西、刷牙、用剪刀、划火柴、穿针眼、握钉锤、握球拍、洗脸等。结果表明,右利手占91%左右,左撇子连1%也不到。即使把混合型中偏左的一部分人加进去,左撇子也不超过3%。相比之下,在欧美国家左撇子要多一些,但也只占总人口的10%左右。
为什么左撇子那么少呢?生理学家认为,这主要是人大脑两半球的颞平面大小不一造成的。人的大脑两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左半球控制人体右侧,右半球控制人体左侧。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人大脑左右半球的颞平面有明显的大小差异,大约65%的人左颞平面大, 24%的人左右侧几乎相等,只有 11%的人右颞平面大于左颞平面。因此,在功能方面,大多数人左脑半球占优势。由于左脑半球支配右侧肢体,于是惯用右手的人就多。右脑半球占优势的只有少数人,而右脑半球是支配左侧肢体的,因而左撇子就少得多了。
左撇子少得可怜还与传统观念有关。比如,东方人大多认为,用右手是正常的,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用右手写字、拿筷子;一旦发现孩子用左手,就加以纠正。这么一来,左撇子自然就更少了。
为何对左手情有独钟
人们发现,不少左撇子才思敏捷,聪明过人,是最优秀的人才。在美国的一所名牌建筑学院中,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准备应考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左撇子也占了23%。在左撇子中,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如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蜚声艺坛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法国绘画大师毕加索,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等,都是左撇子。
在战场上,左撇子曾叱咤风云、大显神威。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查理大帝、拿破仑等,都是出色的左撇子军事家。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也是左手持弹弓的。有人曾作过一番统计,《圣经》中记载了大约700名百发百中的左撇子。
在棒球、击剑、乒乓球比赛中,左撇子运动员也占有优势。美国棒球史上最伟大的投球手,几乎有四分之一是左撇子;在最佳击球手金榜上,有近一半是左撇子或能左右开弓的健将。在1980年的奥运会上,4名击剑冠军中,有3名是左手持剑者。在国际乒乓球比赛中,左手握拍夺得奖牌者不乏其人,中国女运动员张立就是以凌厉的左手抽杀驰名世界乒坛的。
左撇子反应敏捷,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从“能直接看东西”的大脑到采取行动,左撇子和右利手的大脑反应通路是不一样的:右利手需要通过大脑右半球到左半球,然后到右手;而左撇子只要从大脑右半球到左手,比右利手少绕一个弯。因而,左撇子在敏捷性方面便棋高一着了。
为何大自然偏爱右利手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左撇子具有不少优越性,那么,为什么在我们人类世界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而不是左撇子呢?
本世纪80年代初,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欧文博士对此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在自然的进化历程中,左撇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右利手差一些。
欧文博士在研究病理现象时发现,左撇子很容易得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他挑选88人做实验对象,其中12人是左撇子。欧文给他们服用相同剂量的神经镇静药物,结果在脑电图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左撇子都出现强烈的大脑反应,有的甚至像癫痫病发作。于是,欧文对现代人中绝大多数是右利手作出了解释: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刚开始认识植物,而在食用植物中往往会混入一些有毒植物,右利手对有毒物质的忍受力,要比左撇子强得多,因而能较好地生存下来。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右利手就越来越多了。
事实表明,左撇子的寿命较短。据调查,20岁左右的人中,左撇子占13%;50岁左右的人中,左撇子只占5%;90岁左右的老人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左撇子。这与他们适应能力较差有关。相比之下,右利手的寿命要长一些。
为何抱婴儿时一反常态
绝大多数人是右利手。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大多数母亲尽管右手比左手灵活得多,却常用左手抱婴儿。
这是为什么呢? 2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肖克对此作出了解释:母亲用左手抱婴儿时,婴儿靠在母亲的左胸侧,能听到母亲心脏的搏动声,这与孩子在娘胎时就已听惯了的搏动声相同,因此婴儿一听到这声音,就显得格外安宁。
五六年以前,英国心理学家约翰和恩德留对肖克的说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心脏的搏动声并不是来自左胸侧,而是来自胸的中间部分;婴儿的头部紧贴着母亲的左胸侧,但耳朵并不紧贴母体,所以不可能清晰地听到母亲心脏的搏动声。
这两位心理学家提出,母亲左手怀抱婴儿的习惯,与大脑两半球的分工有关。人的大脑右半球最善于处理和加工富有感情色彩、容易使人动情的信息。母亲用左手抱婴儿时,左眼能看清婴儿的一笑一颦,左耳能听清婴儿的咿呀之声。这些使母亲最为兴奋的信息,会传入大脑右半球进行加工处理,能使母亲对婴儿的表情和声音心领神会。
此外,母亲左手抱婴儿时,婴儿看到的基本上是母亲的左半脸,这是更富于感情色彩的半面。因而,从婴儿的角度来看,左手抱婴儿有利于母婴之间的心心相印。
由此看来,即使是右利手有时也会对左手“委以重任”。总之,关于左撇子和右利手的成因以及利弊、得失,还有不少疑谜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