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的航天飞机还有几架,什么名?
三架,亚特兰帝斯号,奋进号,发现号。
南方日报 2003-02-18 10:34:51
来源:21世纪环球报道
本报特约记者 花慕兰
本报特约撰稿 游本凤 发自上海
尽管1986年发生过“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悲剧,此次“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失事仍被视为是空前巨大的一次事故。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新
材料技术、生命基因技术得到飞跃发展的今天,在美国这样一个航天大国再
次发生航天飞机机毁人亡的事件,对美国乃至世界航天业都是一次沉重的打
击。
“元老级”航天飞机死于自信?
如果说当年“挑战者”号的事故由无法预知的质量问题所导致,那么此
次“哥伦比亚”号则由于美国人的过分自信而在升空前就出现某种不祥预兆
了。美国人相信他们的航天飞机在理论上可以往返使用100次的推算结论,
并认为已经服役21年有余的元老级“哥伦比亚”号能够完成该次太空任务。
“哥伦比亚”号在这次旅程没有配备与太空空间站对接的设备,只预备在空
间进行科学实验后就打道回府。因此,即使宇航员们在返回地球前发现航天
飞机上存在故障,也无法通过对接口从航天飞机进入空间站等待救援,而只
能硬着头皮孤注一掷地回来。
目前,美国人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开始正视航天飞机。作为一种多次
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及危险因素已使美国政
府下令,暂时停飞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安全系数更大
由于“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载人飞船的安全
系数比航天飞机要高及其损失程度相对较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美国航天飞机和前苏联载人飞船为例:美国航天飞机已经发生两次事
故,而前苏联的飞船只因降落伞未成功打开失事一次;美国两架航天飞机失
事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30亿美元,而前苏联一艘载人飞船的价值仅合2亿
人民币;迄今为止,全球历次载人航天失事一共造成22位宇航员丧生,而在
美国两次航天飞机失事中丧生的宇航员就占了14位,其比例之高令人吃惊。
载人飞船空间较小,每次最多只能容纳3人,即使失事,人员损失也相对较小
。前苏联丧生的3名宇航员除一名是因为飞船回收时降落伞出现故障不能打开
外,其余两位都是因为错误操作而发生事故的。
至于美苏中三国的载人飞船发射与回收历史上,美国的飞船回收记录良
好;前苏联虽然出过两次事故,但属于可以事先预见或可以避免的技术故障;
中国的四艘“神舟”飞船也都成功回收。可见飞船的安全性比航天飞机高得
多。据有关航天专家介绍,飞船的事故多发生在上天和回收阶段,飞船能否
顺利升空要看发射火箭的质量;能否成功返回,关键则在于降落伞是否能打
开。中国在这两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安全系数很高。从这一点上来看,
中国选择载人飞船作为载人航天的运载工具,是有先见之明的。
中国选择载人飞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航天专家联名上书中央,提出我国必须发展载
人航天事业,这样不仅能让我国早日跻身于少数几个向太空进军的国家之列,
亦能带动材料、冶金、计算机等技术产业的发展。经中央批准后,航天部下
属的3个研究院,即上海八院、北京一院及五院各提交了一份载人航天发展
方案,其中八院和一院的方案就是要研制航天飞机,上海八院方案中的航天
飞机被命名为“长城一号”;而北京五院则提出了飞船计划,也就是今天“
神舟”号飞船的前身。
各方随即对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二者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据说当时有不
少人都是支持发展航天飞机的,这些人中包括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但论证的
结果最终选择了飞船,有两个原因起到了决定作用:
第一,当时的苏联在飞船研制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而中苏航天界的关
系密切,科研交流较多,发展飞船可以直接借鉴苏方的技术;美国的航天飞
机当时虽然已经上了天,但中美之间没有那样的技术交流,如果研制航天飞
机,全部都要靠自己的力量。
第二,当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研制飞船的可行性更大。研制航天飞机的
投入是飞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哥伦比亚”号的造价是12亿美元,此后
的奋进号也耗资50亿美元之多,但我国神舟号飞船的造价每艘则在4~5亿人
民币左右;而且航天飞机的维护费用也高得惊人,它虽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但在每次返回地球后都需重新更换表面的2万多块隔热瓦及部分内部仪表,
代价昂贵。前不久,美国航天局还拨款175亿美元作为航天飞机的维护费用;
另外我国的基础产业跟上不研制航天飞机的需求,现实是,民航飞机都要依
靠进口,遑论建造航天飞机。最终,“神舟”飞船上了太空。
一切为了回得来
在载人航天的事业中,没有什么财富是比宇航员更珍贵的了,宇航员作
为人类群体中杰出的“另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航天飞机更值钱。确保
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这项事业第一重要的任务。中国航天界提出了关于载
人航天的口号:一切为载人,一切为了上得去,一切为了回得来!我国载人
航天每一次的新状态和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有过两次以上的成功试验
,才能转到下一道程序。
尽管神舟四号的成功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已经水到渠成,但据有关专家
透露,中国在载人飞船航天成功后不会选择航天飞机作为下一步的航天运载
工具。两架航天飞机失事的教训已经相当惨重,日后,中国航天业一定会选
择发展在技术上比载人飞船先进,而安全系数又比航天飞机高的载人工具。
“空天飞机”就是一个可能的方向。“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使“空天飞
机”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空天飞机是一种不必借助火箭发
射而从地面直接水平起飞后自行进入太空并能飞回机场降落的新型航天器。
本来美国航天局曾打算在2012年前后更新现有航天飞机的机群,而到去年11
月却宣布要重新研究一种“突破性技术”以完全取代现有的航天飞机,“空
天飞机”正是这种航天新技术的化身。目前,美国正力图在2010年前后让这
种新型航天运载工具投入使用。
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的几项参数对比:
中国载人飞船
载员数 最多3人
重量7.8吨
运载火箭
5枚捆绑式火箭助推器,每枚火箭直径不超过3.3米,便于火车运输。
降落方式及速度
进入大气层后作自由落体运动,依靠降落伞进行减速,离地1.2米时底
部的4个助推发动机点火工作,将落地速率减低至每秒3米。
应用
近地轨道飞行,做各种科学实验;登月飞行;为太空站接送人员和运送
物资;军事侦察和地球资源勘测;考察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
航天医学;天文观测。
美国航天飞机
载员数 最多10人
重量 100吨左右
运载火箭
每次发射通常使用两枚助推器,直径很大,用直升机吊运。
降落方式及速度
进入大气层后调整角度自行飞回机场,在离地面150米高度时放起落架
并打开尾部减速伞,以每秒90米的速度进入跑道。
应用
航天飞机可以完成人造地球卫星、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甚至小型太空站
所具有的多种功能。此外,它还完成向近地轨道施放卫星、向高轨道发射卫
星、从轨道上捕捉、维修和回收卫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