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霍华德简介?
是一个老外.
上世纪初,一个并不富裕的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自出资金,按照自己的理念建造了两座出色的小城,开创了著名的田园城镇运动,回答了当时社会迫切的中下层人民居住和就业难题。由此,世界各地兴起了无数座田园城镇,让人类至今受用不尽。
霍华德出身于伦敦近郊一小康人家,21岁移民美国,1872年又移居芝加哥。在他来芝加哥前一年,这里发生了大型的火灾,烧毁住宅17万幢,全城1/3居民流离失所,还挫败了当地1869年开始的庞大公园建设计划。霍华德目睹了环绕是否还要公园为核心议题的芝加哥城重建的大辩论。这些对于他日后的田园城镇概念成型产生了积极影响。约1875年,他回到英国,回国后的霍华德以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参加到当时的改良运动激流中来。当时的伦敦城,人口已达450万,还在飞速发展,住宅短缺、地价上涨,各种主张也应运而生,但任何主张他都不满意也不盲从。他始终认定,脱离了良好社会发育的建筑环境往往不可居也不可行。因而霍华德始终注重靠社会改良来保障建设的实施。
而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镇》这本著作,在工业化社会进入城镇化快速发育阶段时,其意义就在于,它提出和解决了广大劳动人民关注的物质生活环境(包括居住和就业)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他提出的方案代表了普通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他所倡导建设田园城镇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扭转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大城市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社会问题。其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的社区,有包括农业在内的各种产业,目标是为全体居民谋福利,每座城镇至少要容纳3万人,周围要有农业地带,农业区内不得建造房屋,为工业时代里的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机会以及工业城市里的市政便利,融汇农村与城市双方的生活情趣等。
生前,他花大力气建了两座示范性田园城镇,列奇沃思(1903)和威尔汶(1920)。他的示范性建设项目的成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广泛的田园城镇和新城镇运动开了先河。
第一座新城列奇沃思建成之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窃取霍华德的名义和专有权,巧立名目,把奇形怪状、拥挤不堪、臃肿如瘤的建筑团块,也称之为田园城镇,并反过头来责怪霍华德的田园城镇造成了大都市郊区的增生和扩大。对此,霍华德和他的朋友们起来再次努力,以求匡正这个曲解。
霍华德之所以值得纪念,是因为他具有创新魄力,包括理论创新和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他的好友奥斯本回忆说,“……1919年,在他69岁时,他干出了一生中最令人叹赏的举动:事先未同我们任何一个人商议,就一人独担风险借贷几千英镑,从拍卖场上购得一块土地,并立即开始了第二座田园城镇的建设工作。这举动当时看来简直是发疯,因为这块地皮若无配套面积,一则面积根本不够,而配套面积则毫无指望;二则他当时根本无力偿还这笔贷款。但是,这件事情却又是一件极好的教材,让我们每一个人懂得,如果不具备勇敢和果断,任何高尚的思想终究会一事无成。一般来说,一项重大举措当中,理想主义者和实干家各有分工,也各有贡献。但是这项活动中,霍华德一身而二任,同时又鼓动起每一个人来帮忙。就这样,一座新城威尔汶诞生了,如今这座新城已经成为了生机勃勃的制造业中心。”
霍华德临终时严肃地对好友说,如果写他的传记就一定要强调,他是个坚信精神世界和精神价值的人,否则不会如此无私地献身公益事业。他不相信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能够建成田园城镇,而无私本身就是一种愉快。
回望历史,发达社会中的许多进步事业都是由19世纪开创性工作奠基的,包括南丁格尔创立的护理学,以及霍华德开创的田园城镇运动。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注定是这些事业的受益者。护理事业已成功介绍到中国并已广泛应用,而较护理事业晚半个世纪问世的田园城镇却尚未广泛兴办。其实,当年最困扰霍华德的土地公有制和土地附加税问题,恰恰是中国社会体制已有的长处。那么,究竟是什么在作梗?这值得城镇规划建设和设计的人们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