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乒乓外交”35周年的“红杉树友谊之旅”27日下午在北京拉开序幕,曾一起见证那段历史的数十名中美乒乓球界人士汇聚一堂,以座谈会的形式重温历史、共叙友谊。以下是会面过程中的一些趣话和轶事。
“李先生的球快到看不见”
打了一辈子乒乓球的杰克霍华德是当年美国乒乓球队的队长,他记忆里最深刻的一幕是李富荣教他打球的情景。
“我知道李先生的球打得又快又狠,所以他来辅导我们技术时我就央求他教我打那种快球。只见他面带微笑,将球抛起,挥拍一击——球速太快了,快到我压根儿就没看见球!”他说。
说到这里,在场的人已是笑成一片,霍华德居然还补一句:“我至今还在纳闷,那球究竟有没有落下去。”
双面国旗的球拍
现任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的雪莉比特曼没赶上“乒乓外交”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但其影响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
她说:“那时我太小,没能参与到乒乓外交中,但第二年我就开始在父亲的俱乐部里打球了,我的很多队友都拿着两面画着国旗的球拍,一面是中国国旗,一面是美国国旗,那情景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从此意识到,一个运动能促成国际间的友谊,甚至能改变历史。”
千里送钢笔
约瑟夫博甘是个讲起故事来滔滔不绝的可爱老头,他写就了一本名为《美国乒乓球历史》的书,里面详细记述了“乒乓外交”的种种细节。
他说:“当时有位负责外事的齐先生,就是他在北京发给了我那张外国记者的证儿,可当我们在上海的时候,他突然从天而降,把一支钢笔送交给我。那是中国送给我的礼物,我把它忘在北京了,而他跑了上千里路就是为了把这支钢笔送还我。为此,我在我的书中专门写了五页纸来阐述千里送钢笔的意义所在。”
中国城市和中国菜
还是这位博甘先生,说起当年的中国之行,似乎仍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感到困惑。他举例说:“我问中国朋友最喜欢的城市是哪里,他竟然说凡是中国的城市都喜欢。”
于是,现任中国乒协主席的前世界冠军徐寅生“毫不留情”地反驳说:“我问美国朋友最喜欢中国的哪道菜,他居然说所有的中国菜他都喜欢。”
据新华社
1971年毛泽东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巧妙地打破中美之间关系的僵局,正式揭开两国改善关系的序幕,促使实现尼克松访华乃至中美建交。这一事件,和它所包含的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被官方史家戏剧性夸饰为艺术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改变自己的国际战略意图,誉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感到结束越南战争、脱离泥潭必须借助中国的默契和配合;中苏因珍宝岛事件关系进一步趋于紧张,苏联在边界线陈兵百万,中方试图确立以遏制前苏联为目标的多极均势外交。中美两国同时产生了接近的要求,美国同年7月宣布放宽对中国人入境签证和贸易的限制,10月通知中国停止派驱逐舰到台湾海峡巡逻,并托巴基斯坦、罗马尼亚总统带话,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希望与中国对话。1970年1月20日中美恢复华沙大使级谈判。3月发生美军入侵柬埔寨的事件,中美联系中断到美军撤出后又才恢复。11月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请他转告尼克松,欢迎他访华。双方都在积极探索接近的渠道。
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恢复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日本名古屋)。在两国运动员、官员的私下接触中,美国方面频频表示访华意愿。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官员反复向国内请示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4日,美国第三号乒乓球员科恩幸运地与中国球员梁戈亮练了10多分钟球后,无意中搭上中国球员的交通车,庄则栋主动赠送一幅绣有黄山风景图的杭州织锦给科恩,并合影留念;科恩后来回送庄则栋一件带有和平标志的运动衫。这一戏剧性事件被新闻媒体广为报道。毛`泽`东直到美国队即将离日的最后一天(4月7日)才决定同意邀请其访华,实现了中美两国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15人、4名记者,4月10日至17日访问北京、上海、广州,受到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接见。尼克松总统随即表声明,宣布了向中国人发放访美签证等五个改善中美关系的新步骤。由于这一事件传达了两国领导人之间战略决策的重要信息,经过当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准备,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并达成了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文件《上海公报》。[注]
此前此后还邀请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哥伦比亚、英格兰、尼日利亚乒乓球队访华,中国乒乓球队出访尼泊尔、锡兰、埃及、尼日利亚、南斯拉夫、苏联、意大利、法国、瑞典、加拿大、智利、美国,举办了几次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这些外交步骤,同时对中国打破文革形成的对外隔绝,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也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