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等为什么必须选择发射时机?
发射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等,在选择发射时机上当然不是随心所欲的,这得考虑到选择最佳运行轨道,选择保证发射成功的气象条件,有时候还得考虑取得预想的政治效果。
比如,发射火星探测器,因为地球和火星在太空各有自己的运动轨道,两者靠得最近的周期是780天,会合时候它们在太阳同一侧,靠得最近,只有这时候发射火星探测器,才能跟火星相遇。错过这个时机,就要等待两年多,到下一个会合期再发射。又比如,发射各种宇宙飞船跟空间站对接,或者发射多颗同步卫星组成通信卫星网或导航卫星网等,都必须按预先计算好的运行轨道的要求,在严格规定的时间范围及时发射,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再比如,地球资源卫星、照相侦察卫星,都要求目标区域有较好的地面光照条件,这些都得靠选择事先计算好的运行轨道,选择最佳发射时机,才能满足上述条件,完成特定任务。
气象条件直接关系到发射成败。如遇大风、阴雨、冰冻和雷电天气,运载火箭一般都不应起飞。大风对竖直发射的运载火箭会造成侧向负荷和瞄准误差。阴雨、冰冻天气会因设备受潮、绝缘电阻降低,引起漏电、适中而造成大事故。火箭发射时炽热的喷焰会构成闪电通道,易遭雷击;1987年3月26日美国“宇宙神”火箭就曾因遭雷击使发射失败。
出于政治考虑选择发射时机,在过去美苏争霸的年代,从竞争争先出发或者为了达到震撼威慑的目的,选择发射时机,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比如早年发射试验性洲际导弹火箭,事先通告某些海域暂停通航,就有明显的政治目的。